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WHO确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从年11月16日至22日,WHO发起的世界首个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以来,已经走过3个年头,为积极响应WHO号召,进一步落实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年)》及相关指南要求,提高社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和水平,旨在为扩大感控人、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提供科学的、规范的、准确的抗菌药物相关知识。今天,在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来临之际,愿与大家一同学习与分享抗生素相关知识。
年的主题是?
慎重对待抗生素年的主题是?
慎重对待抗生素那么年的主题呢?
服用抗生素前要咨询合格医务人员抗生素是一种珍贵资源,因此在服用前得到正确咨询十分重要。这不仅确保您和您的家人获得最佳治疗,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还有助于减少抗生素耐药威胁。
对抗生药物的认识
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吗?
抗菌药物,中国人习惯叫做“消炎药”,实际上,它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作用。而医学意义上的炎症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的机体的一种防护性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大家熟悉的芬必得等。所以抗菌药物不是消炎药,仅适用于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症无效。
感冒就要使用抗菌药物吗?
普通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大多为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5-7天后可痊愈。抗菌药物不能杀灭病毒,故不建议用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
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使用抗菌药治疗?
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等症状。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因此,对于非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应用不仅无效,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加重。
发烧就要使用抗菌药物吗?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恶性肿瘤,术后吸收热、药物热等。其中术后吸收热属正常生理应激反应。而病毒感染所致发烧,使用抗菌药物不但无效,还可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只有确诊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才可由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抗菌药物平时定期服用,可以预防细菌性感染吗?
抗菌药物只能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并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盲目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等于给细菌打“预防针”,诱导细菌的耐药性,对以后用药百害而无一益。
何时服用抗菌药物比较合适?
食物可能会影响抗菌药物的吸收,因此,口服制剂一般以空腹(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为宜,可以较快达到血药峰浓度并且获得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抗菌药物越“高级”越好吗?
不少患者觉得抗菌药物越“高级”越好,其实是一种误区。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所谓“高级”,一般是针对抗菌药物新旧和价格而言,并非指对某种感染更有效。选用抗菌药物,需因病、因人选择,对症下药。如老牌药红霉素,价格便宜,对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疗效好,而相对较新、价格较高的三代头孢菌素对这类病无效。盲目用“更高级”的抗菌药物,容易引起细菌耐药,可能在今后出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
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好几种抗菌药物,这样做对吗?
应当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因为不少抗菌药物的作用能互相对抗,使药效降低,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给人体带来危害。
若是吃抗菌药物后有不舒服的情况,可以自行决定要不要继续吃药?
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抗菌药物必须足剂量、足疗程规范服用。疗程不够,细菌未被杀死,可引起再感染。且药物不良反应有轻重之分,轻者可对症处理,例如,为了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改在饭后服药;严重者或机体不能耐受时则必须停药,在医师的指导下换药。
为什么青霉素使用前要作皮试?
因为青霉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如发热、皮疹,重者全身剥脱性皮炎甚至过敏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是不是过敏体质和药物过敏史。
症状减轻了,就可以自行停用抗菌药吗?
答案很肯定:不可以。尽管服药后症状减轻,也不要提前停药,更不能随意减量,一定要遵医嘱服药。自我症状好转是因为细菌在抗菌药物的作用下暂时休眠或部分细菌被杀死,但并不是全部细菌被消灭了,它们可能会再次侵犯我们的机体,而且,反复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感染更加难以治愈。
自己用了不错的药,可以分送、介绍给亲朋好友使用吗?
由于个体差异、所患疾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都不尽相同,不同的病要选不同的药。譬如支原体肺炎使用青霉素、头孢类药就无效,部分患者对磺胺过敏,如果随意乱吃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亲朋好友生病了一定要看医生,不能随意服用他人赠送或介绍的抗菌药物。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