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宝宝,屎尿屁的问题,成为很多妈妈最关心的话题。每次宝宝拉便便之后,宝妈们总要盯着便便仔细端详一番,生怕有什么异常。
经常会有宝妈咨询关于宝宝腹泻的问题,特别是夏秋季节更是儿童腹泻的高发期,宝宝腹泻了该怎么办,又该如何帮助宝宝做好预防工作呢?今天就来和宝妈们分享一下宝宝腹泻的两三事。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腹泻?
宝宝的便便突然异于往常,会使很多妈妈感到紧张。那么,该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拉肚子了呢?
一般来说,孩子的年龄和饮食内容不同,便便的性状、排便次数和排便规律也不一样。
宝宝腹泻时,孩子的大便水分及大便次数会异常增加,通常24小时内3次以上。
如果宝妈发现宝宝的便便性状突然变成了水样状,而且排便频率明显高于平时,那么宝宝就有可能发生腹泻了。
判断宝宝腹泻需要看两点:一看便便中的水分,二看排便的频率。如果两者同时有明显的变化,就需警惕。
判断宝宝腹泻需要看两点:一看便便中的水分,二看排便的频率。如果两者同时有明显的变化,就需警惕。
但要注意的是,多次排出成型大便不是腹泻;纯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比较稀不成型,但不是腹泻。
婴儿的便便通常很软很稀,特别是在添加辅食之前,很难判断婴儿是否有轻微腹泻。
有些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可能出现多达12次的少量排便,这是正常的。如果宝宝便便次数超过吃奶的次数,就可能是腹泻的警示信号。
有些孩子添加了果汁或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后,出现排便次数稍多但量少的情况,但这不是腹泻。
宝宝腹泻时要立即就医吗?
宝宝出现腹泻时,首先不要慌,先判断一下孩子腹泻程度,再决定如何处理。
如果孩子只是轻微的腹泻,并没有脱水表现,也没有发热、呕吐不止等症状,并且精神状态良好,有食欲,有饥饿感,可以先在家观察,加强护理。
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任一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严重腹泻,比如每隔1-2小时就排一次水样便。
脓血便、黏液便、水样便,且排便量大。
有脱水症状,如口唇干燥,尿量减少,哭闹时没有眼泪、眼窝凹陷、囟门凹陷等。
精神状态不佳,或有腹胀,发热,频繁呕吐等其他症状。
腹泻时间持续大于2周。
宝宝腹泻了该如何护理?
孩子出现腹泻时,会造成短时间内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所以保证孩子不脱水是首要目标,同时要维持孩子的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
如果孩子出现轻微腹泻并伴有呕吐,可以先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液。如果孩子呕吐停止就可以慢慢恢复日常的饮食。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增加喂奶频次,喝配方奶的宝宝可以多加一倍水冲调奶粉,以保持机体内的水平衡。
孩子患病期间肠胃功能减弱,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平时吃的稀饭,面包,瘦肉,酸奶,水果,蔬菜,只要有胃口,愿意吃,也可以像往常一样吃。1岁以上的孩子在腹泻好转前,停奶1-2天都是没问题的。
但是,应该避免牛奶、果汁、可乐及其它高糖高脂食物,以免加重腹泻或引起呕吐。
宝宝为什么会腹泻呢?
当宝宝肠道内膜受到损伤时,腹泻就发生了。这时肠道无法正常消化或吸收孩子摄入的食物和液体,并且液体也会通过受损的肠道内膜而渗出,因此,宝宝会出现稀便的情况。引起宝宝腹泻的原因有:
1肠道病毒感染在婴幼儿中,引起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肠道病毒感染,比如肠道感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了解更多有关轮状病毒?《烦人的秋季腹泻又来了!做好这些预防,争取不让娃中招》)
2肠道细菌感染随着公共卫生的改进,因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逐渐减少,细菌感染比病毒感染严重的多,常见的是痢疾。
3胃肠道外感染比如尿路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另外,孩子患病期间,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如抗生素等,也会引起腹泻。
4食物或牛奶过敏如果宝宝对食物或牛奶出现过敏反应时,也常会有胃肠道的反应,比如呕吐、腹泻、便血等。
5饮用果汁宝宝喝果汁也会引起腹泻,这是因为果汁中未吸收的糖分会对宝宝的肠胃产生影响,引起渗透性腹泻。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一岁以前不要喝果汁(参见?《为什么要限制宝宝喝果汁?》)
6其他除了上述原因,乳糖不耐受、误食不当的食物或受污染的食物、饮食不规律、腹部受凉等也会加重肠胃不适。
平时该如何预防腹泻呢?
宝宝的肠胃娇嫩,宝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减少宝宝腹泻的几率。
注意正确喂养,建立良好的饮食作息规律。
注意饮食卫生,限制果汁和甜饮料摄入。
勤给宝宝洗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腹部受凉。
给宝宝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婴幼儿最常见的腹泻和呕吐。
▲本文用于育儿知识普及,不能代替医生诊治;如有诊治需求,医院就诊。文章参考《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亲育专家:孩子出现腹泻时,会造成短时间内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所以保证不脱水是首要目标,同时要维持孩子的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轻中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来补液。一旦通过补液把脱水纠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尽早恢复饮食。
聪明的妈妈都在看这些↓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