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婆婆服侍蔡爹爹洗漱。
身体好时,两人一起锻炼。
年轻的时候,她经常生病住院,家里家外都靠他。年老的时候,他疾病缠身且腿脚不便,她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料他,使得中风的他慢慢康复起来。他们是住在市开发区汉光社区的八旬夫妇,蔡传亮爹爹和孔繁敏婆婆。
“最珍贵的是,少年夫妻老来伴”
每天清早五点多准时起床后,孔婆婆打开电视机,将老伴蔡爹爹扶起来,让他边看电视边吸氧。
蔡爹爹患有慢阻肺,每天吸氧加起来5个小时。在他清早吸氧的一个半小时里,孔婆婆煮好了他最爱吃的青菜下面条,接着出门去集贸市场买回来新鲜蔬菜。
打来温水,服侍蔡爹爹漱口、洗脸、穿衣。两个人一起吃完早餐,孔婆婆扶着蔡爹爹下楼去环境清幽的小区里转转。
11年前,蔡爹爹中了风,一下子不能走路,话也说不清,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医院住半个月。谁也没想到,两年前,他不仅重新站起来了,如今还能自己慢慢穿衣服、上楼梯,说起来这都是孔婆婆的功劳。
孔婆婆买了一辆三轮车让蔡爹爹每天在小区里慢慢骑,而她自己陪在旁边跟着走。孔婆婆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包,里面有卫生纸、手帕、墨镜、水杯和衣服。起风了,她给他加衣服;太阳大了,给他带上墨镜;口渴了,递上水杯;流汗了,用手帕给他擦擦;咳痰了,用卫生纸给他接着。蔡爹爹骑车骑累了,孔婆婆就让他坐在三轮车上,她来推着车子继续往前走。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上演,早已成了汉光社区里一道熟悉而温馨的风景线。
蔡爹爹还患有高血压、胃病、心律不齐,每天要吃三种药,都是孔婆婆准时送到跟前。
女儿一家在上海,儿子一家在襄阳,逢年过节,孩子们都回来团聚,平日里也时常电话问候,买这买那。在二老看来,子女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也都很孝顺,不过最珍贵的还是“少年夫妻老来伴”,这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幸福。
“我要好好照顾他,让他多活几年”
其实孔婆婆也是高血压患者,不过照顾蔡爹爹,她从不喊一声累。在她看来,这是自己的责任,自己身体还算康健能够照顾行动不便的他,算是一种幸运。“年轻的时候,我总是生病,多亏了他啊!”打开记忆的匣子,孔婆婆满目深情地跟记者讲起往事来。
孔婆婆和蔡爹爹都是南京人,20出头的年纪,他们在成都的工厂里相遇。年,他们喜结连理,后相继生下一女一子。
年四月,一向身体很好还几度献血的孔婆婆忽然低烧不退,原因不明。医院查明原因,蔡爹爹每天晚上12点上完夜班后,医院排队挂号。等到天亮了,孔婆婆就直接去拿号就诊,蔡爹爹全程陪同。这样辛劳了半个月,孔婆婆被诊断为伤寒。
事后,医院住院治疗,由于担心传染,医院专门挪出一栋楼作为病房,对她进行隔离治疗。
“别人怕传染,可他不怕,医院照顾我。”孔婆婆说,那时两个孩子不足十岁,还在上小学,蔡爹爹每天安排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还要给女儿扎小辫,医院照顾她,十分辛苦。
医院,孔婆婆康复了。可没想到,第二年四月,她又低烧不退,患了心肌炎,又住了半年院。第三年四月,又低烧不退,患了风湿热,再次住院半年。
那三年,孔婆婆每个夏天都是病过来的。看着蔡爹爹忙前忙后,她十分内疚,望着他说:“对不起,让你辛苦了!”蔡爹爹却说:“这有什么,一家人,该照顾就照顾。”
后来,医生分析说,孔婆婆大概是身子弱,不适应成都的气候,建议她换个和家乡气候差不多的地方生活。于是,年,蔡爹爹和孔婆婆一起来到了湖北,并于年随厂子搬迁到孝感。
来湖北工作后,孔婆婆再没生过大病,蔡爹爹身体上的毛病却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来。本来他就患有支气管炎,后来发展成慢阻肺。在外跑订单,长期饮食不规律,又得了胃病。接着,体检中被查出高血压、心律不齐,年又中了风。在蔡爹爹与疾病斗争的那些年里,孔婆婆毅然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来。
“平时有点不舒服,打个电话给汉光社区卫生服务站,马上就有社区医生上门服务。要是严重了,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长联系,不挂号也不预约,他们直接给我们安排病房,因为老蔡是他们的重点跟踪观察对象。”孔婆婆望着蔡爹爹,朴实地说,“现在生活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地照顾他,让他多活几年。”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