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期三个技巧,通过症状揣测发热病机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m.39.net/disease/a_7761459.html

庚子豆蔻第期

每周一期,长伴爱好中医者

导读:承接上篇,本篇文章主要从发热特点、口渴、脉象三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表现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发热病机,为指导用药做好准备。

三个技巧,通过症状揣测发热病机

上一讲我们谈到了中医对发热的认识,以及引起发热的不同原因,这一篇着重谈一谈如何通过表现于外的症状来推测病机,为临证选方裁药做出准确的引导。

揣测病机,即在表现于外的症状来推测病因,再由病因来总结病机,这一过程的难点在于把握症状,分析各个症状之间的联系,串联已知症状来确认最终的病因,再反推病机。这样由症及因,由因及果的双向推测吻合,我们就可以明确病因病机,指导用药了。

症状千变万化,能提炼出来的对诊断有分类指向性意义的症状,我称它为纲领性鉴别症状。这种症状有三个,分别是:发热特点、口渴、脉象。我们一一分析这些纲领性鉴别症状,从而发现埋藏于其下的纷繁复杂的证型与病机。

发热特点、口渴、脉象即是三个技巧,通过这三个临床症状的表现,我们就可以很好的以简驭繁。

技巧一,通过纲领性鉴别症状之发热特点来揣测病机

发热可分为外感发热、里实发热、虚证发热。

外感发热中,初期多发热恶寒并见,恶寒即怕冷,这种怕冷即使穿衣盖被也不能缓解,另外会有头身疼、鼻塞、流涕、脉浮。此时我们可以依发热与恶寒的对比来确定几种证型。比如:发热相对不高而恶寒比较明显,又伴有头痛、身痛,这一般为风寒束表证;若发热重,甚至壮热,而恶寒轻,又伴有咳嗽、咽痛,这一般为风热犯肺证;若不恶寒而见发热,甚至突发高热、烦渴,一般为暑热外感证;在此基础上又伴有头晕、胸闷、呕恶,一般为暑湿夹风证;假若发热恶寒相对不重,以“干”为主要表现,比如鼻咽干燥、口干喜饮、干咳甚至痰中带血,多为温燥犯肺证;另外尚有寒热往来之症,即忽冷忽热,定时或不定时,均为邪犯少阳证或邪伏膜原证。

里实发热中,多因外邪入里,邪正交争,导致里热炽盛而见发热。证型复杂,可依靠发热的态势与伴随症状快速鉴别。比如高热、壮热一类,若壮热汗出,伴咳喘,或有痰,甚至气急鼻煽,此多为肺热壅盛证;若壮热、出大汗、喜欢冷饮,脉洪大有力,此多为阳明气分热盛证。另外还可以依照发热时间鉴别,如午后高热,即中午过后,下午时间段高热,若伴有大便不通,出虚空,或肚子不让碰,多为阳明腑实证;若午后高热,伴咽痛,小便不利,短赤,多为三焦湿热蕴结证;午后发热,伴胸闷纳少,恶心欲吐,大便黏滞臭秽,多为小儿积食发热;若夜间高热,伴心烦躁扰,时有谵语,即说胡话,多为营血热炽证。假如表现为午后或夜间低热,想漱口却不愿意咽,多为血瘀证。当然还有特殊易记的发热,比如发热伴头痛、耳痛、目痛、胸胁口苦,一般为肝胆湿热证。里热炽盛,可引动肝风而见高热惊厥。

虚证发热中,多是因为久病内伤,呈长期发热、低热、五心烦热。多表现为夜间发热,五心烦热,口干喜饮。鉴别不难,依照肝、心、脾(胃)、肺、肾五脏分类即可。如伴有盗汗、失眠,为心阴虚证;伴有咳嗽、咳痰、胸痛,为肺阴虚证;伴有烦躁易怒、嗳气吞酸,为肝阴虚证;伴有胃中烧灼、干呕纳呆为胃阴虚证;伴有腰膝酸软、耳鸣耳聋,为肾阴虚证。此外还有阳虚、气虚、血虚发热等。阳虚伴有四肢不温、想盖衣被;气虚多为长期发热、早上发热,伴气短乏力;血虚者夜间发热。夜热早凉,多见于热病后期,因为热邪伤阴,余邪未尽。

技巧二,通过纲领性鉴别症状之口渴来揣测病机

口渴症状一般容易忽略,然而它在辩证过程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可通过口渴与否来初步判断疾病的轻重与疾病所处的阶段。外感病初期,不论风寒或风热,邪在卫分,一般无口渴或口渴症状较轻。进入里证阶段,若口渴喜饮,伴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为气分热炽证;热入营血表现什么样呢?口渴而不喜饮,伴口干唇红,烦躁,神昏谵语;若口干而不欲饮,喝水之后不舒服,恶心想吐,伴胸脘痞闷,大便溏而黏滞,此为湿热熏蒸;若口渴喜饮,夜间为甚,伴失眠,此为阴虚火旺证。气虚或阳虚发热,一般不口渴。欲漱口而不咽,前边提过了,此为瘀血证。

技巧三,通过纲领性鉴别症状之脉象来揣测病机

因此文章不做教学用,只是分析一些中医中的规律与鉴别技巧,所以此症状在此简明一提,不做深入分析。

实热内盛或外感病邪热亢盛,正气不衰,邪正交争,此脉数而有力;外感病初期,邪在表卫,脉浮数;邪在气分,脉洪数;邪在里时,脉沉实;湿热证,脉濡数;阴虚、血虚,脉细数无力;气虚,脉数无力;瘀热,脉涩而数;痰热,脉滑数。

此三纲领性鉴别症状,对发热的病机推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依症状之不同,而确定病因病机,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亦是临证中最大的难点。

此篇文章介于学术与科普之间,病机一题,趣味性不大,但是目的很简单。第一,告知读者,中医是科学的,不是江湖骗子;第二,中医是辨证的,中医的趣味性又往往在辨证的思维中;第三,中医是寻求因果的,万事皆因果,无无因之果,中医从来都是从因果入手,治病求本。

下一篇文章,我将讲解一些发热病的方药知识。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by/8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