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疫情和极端天气横行肆虐了大半年,多少都让人觉得这是巨丧的一年。好在终于过了四分之三,可以说最易生病、最难熬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已近公历9月底,9月22日到10月7日是节气中的秋分,10月8日到22日为寒露,高温高湿的极端天气将越来越少,总体气候会越来越适宜人类身体状况。关于疫情,专家已有各种预测,但今年冬季较正常,不会出现去年那种明显暖冬,最多入冬慢一点,该冷的时候自然会冷。所以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应该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迎来曙光。
简单概括一下秋分以前的气候:4、5月份小热,6月大热,7月风热,8月风湿热,9月小热加湿,尤其是8、9月湿热交加,而且湿邪偏盛。今年很多人身体积累的湿气太多了,出现不适,经治疗后虽短时间略有好转,但很快又反复。
从上表可以看出,秋分之前为今年的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阴湿土,虽然大运为金运太过,但过于刚烈,基本都化为剧烈天气,例如狂风、冰雹、暴雨等,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夏季飘雪,对湿气影响有限。湿从热为阳邪,从寒为阴邪,夏天当然表现为湿热邪气,易病湿、脾、暑、热、肾。
据很多一线医生反映,今年夏季病人较多,高发病症主要有:
脾胃系疾病:身重、肢酸、腹胀、腹痛、口黏、纳呆、大便不畅;
肝胆系疾病:耳鸣、中耳炎、偏头痛、目眵目痛、口苦、腹痛、大便不畅、多梦、自醒;
肺系疾病:鼻敏感、短气、喉咙痒痛、打呼重、多梦;
心系疾病:心慌、心悸、头痛、失眠、多梦易醒、烦躁焦虑;
肾系疾病:怕冷、怕热、腰痛、身痛、健忘、小便灼热、急慢性肾炎等。
除治疗后易反复外,还有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有基础病的患者,同样出现了易发高发的情况,相对而言,今年夏季湿热引起的疾病较往年偏多。《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概括四之气为“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而今年的金运太过,岁支属水,化气为火,且客气太阴湿土,无疑加重了湿热邪气对人体的侵袭。
这种天气、时间引起的疾病,通过时间的推移、气候的变化基本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不治而愈。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第五章中医开方就是开时间》曾谈到先师李阳波的一个观点: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再拓展一点,开方也是开地域、开气候。一个人在湿热环境下,由湿热邪气致病,出现了不适。那么当环境变了,湿热被干冷取代,体内的湿热逐渐被环境的干冷化解掉,身体恢复阴阳平衡,自然会好起来,疾病也就没有了,不治而愈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了。
秋分开始,湿热渐去
今年9月22日开始,进入秋分节气,同时也进入今年的五之气。秋分是指太阳沿黄道自北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的一刻。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各地白昼和黑夜等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解见春分”,也就是“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春秋繁录·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但这个昼夜等长是一个近似值,稍微有一点偏差:
北京地区白昼时长
9月22日12小时6分57秒
9月23日12小时4分21秒
9月24日12小时1分46秒
9月25日11小时59分9秒(昼夜均)
9月26日11小时56分33秒
广州地区白昼时长
9月22日12小时6分16秒
9月23日12小时4分56秒
9月24日12小时3分37秒
9月25日12小时2分16秒
9月26日12小时57秒
9月27日11小时59分37秒(昼夜均)
9月28日11小时58分18秒
虽然计算出的秋分即太阳运行到黄经°时,是年9月22日21:30:37,但北京地区昼夜等长大约是9月25日,广州地区大约是9月27日。所以严格来讲,各地的秋分时间略有不同。而且这里的“阴阳相半”单纯指太阳提供的那部分是阴阳各半。但此时大地拥有的,依然是阳远远多于阴,所以人们感受到的,还是阳多阴少。
秋分开始,也就到了中医运气年中的五之气,大约9月22、23日到11月23日小雪前。
庚子年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在熬过了炎热的夏天之后,天气开始慢慢冷下来了。同时在泉也是阳明燥金,主气和在泉共同影响下,太阴湿土转为阳明燥金,湿去而燥来,也带来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客气少阳相火,相当于秋行夏令,天冷得会比较慢,北方防温燥,南方防热病,平时喝点绿茶,或者用鲜薄荷泡水也行。鉴于金运太过和下半年的阳明燥金在泉,大家全年过得比较压抑,很多活动受限制。现在少阳相火来复,想浪的可以在这一段时间浪一下,过了霜降就要消停了。自然界只要冬天不暖,疫情就比较乐观,反自然的那些人为因素除外。
秋分到寒露(9月22日到10月22日),是今年排湿的最佳时间
一方面积累了近半年的湿热,此时根基尚浅,未凝聚成痰,所以借助天时,趁天气由湿转燥之机,人体也天人合一地来一次华丽转身,让体内湿气随着五之气湿燥转换轻松排解掉;
另一方面是此时天气还不太冷,在气候上是秋天该来了,但夏天不想走,万物不收而长荣,老天给了客气少阳相火的机会,我们就因势利导多做些运动,多出点汗。更重要的是贴秋膘前祛祛湿是非常有必要的,避免贴秋膘不成反而留下了一身痰湿。
如果再晚,过了10月23日,就到了霜降,天气开始闭藏,就不适合再剧烈运动或出大汗了。
排湿的方法
01
运动,分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中,以八段锦、站桩、太极拳等方式锻炼身,急走、慢跑、变速跑、打篮球等方式锻炼体,身和体两方面要兼顾。不仅肌肉筋骨,经络臓腑都要运动到。目的是从内到外行气活血、疏经通络、化瘀排湿。
现代健康观念中,在锻炼身体方面存在误区,只锻体不炼身,只管肌肉不管臓腑。就象绣花枕头,表面肌肉发达很光鲜,臓腑斑驳陆离不成样子。这么多老年疾病年轻化,和单纯锻炼肌肉的错误运动观念有密切关系。
被动运动是主动运动的补充。人在主动运动过程中,有些肌肉或臓腑是很难运动到的,或者说很难达到足够的运动量,这时需要外界帮助,也就是被动运动。最好的被动运动是中医推拿按摩,现在借助一些理疗设备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在专业的中医推拿师操作下,可以针对性地有效补充自身运动的不足,同时引导气血运行,更加高效地排湿祛病。
02
生活调理
药食同源,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安排好了,一样可以成为排除湿热暑气的有效助力。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些玉米、薏米、高粱、红豆、萝卜、丝瓜、莲藕、猪肉、鸭、鱼虾类;另外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调味料也都有很好的祛湿功能,例如草果、豆蔻、花椒、香叶、八角、陈皮等;如果不介意用些中药材,白术、泽泻、枳壳、茯苓、冬瓜皮、荷梗、玉米须都可以用来煲些汤水。
推荐1个清热祛湿又好操作而且还好吃的方子给大家:赤小豆鲫鱼汤
材料:赤小豆2把,鲫鱼1条,陈皮、盐适量。
作法:鲫鱼宰杀洗净过油,和赤小豆、陈皮一起下锅煮至豆烂,加盐调味离火。
吃完1小时后,记得按按自己的足三里和丰隆穴,每个穴位按揉5分钟即可。
欢迎转载分享,帮助身边的人,了解更多医学教育信息!一次分享,可能帮助你身边医术精湛,苦于拿医师证的好大夫,解决医师报考条件的问题!也能给想转行从医的年轻人,一个从医的机会!
医学类全日制大专扩招,老中专助理医师代报名,更多资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