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出现的急症之一,特别是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上火,比较容易引发流鼻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
引起鼻出血的主要因素
一、局部因素:
外伤、鼻腔鼻窦炎症、鼻中隔偏曲、鼻部肿瘤、血管畸形等。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疾病
①血小板异常;
②凝血机制异常;
2.急性传染病
3.心血管疾病
①动脉压过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肾炎等。
②静脉压增高:如肺气肿、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等。
4.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
5.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
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衄。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而易出血。
6.内分泌失调
代偿性月经、先兆性鼻出血常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多因血中雌激素含量减少,鼻粘膜血管扩张所致。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肾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也可伴发鼻出血。
指压止血法: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竖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用食指和大拇指压住鼻翼的两侧,时间约为十至十五分钟。大部分病人用此种简单方法就可以达到止血。假如压迫超过了十分钟后血仍未止,则可能代表着严重的出血,或有其它问题存在着,医院做进一步的处置。
避免过分紧张,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病人。
用云南白药将棉花沾湿,塞入鼻孔可帮助止血。
涂抹软膏:当鼻血被控制后,在鼻内涂一些红霉素软膏、维生素E软膏,假如没有维生素E,可用少许抗生素或类固醇软膏代替,一天涂2~3次。
用冰冷敷:可以用碎冰或冰毛巾冷敷鼻部、颈部、脸颊及额头等部位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流血。
如流鼻血不止或心有疑虑,医院就诊,查找出血部位,明确出血原因。
如何预防鼻出血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指抠鼻。
不吸烟、喝酒,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如果鼻腔感觉干燥,可用涂有金霉素软膏或石蜡油的棉签涂抹鼻腔,使鼻腔滋润。
老年人应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防止动脉硬化。
高血压的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防止血压过高引起鼻出血。
防止鼻部受伤。
鼻出血停止后,不要用手去剥粘在鼻腔里的血痂,以防止再次鼻出血。
有血液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过低及局部如有病变等要及早治疗。
办公室供稿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