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
自6月份天气渐渐热起来,爱出汗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类型的出汗跟平时的出汗又有很大的不同,经常是没怎么动,但是一直出汗,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苦恼。像这种情况,从我们中医上来看,这样异常的出汗叫做:“自汗”。简单来说呢,就是在白天的时候不可控制的出汗,只要稍为一活动就会出汗的更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身体异常出汗呢?对于健康,我们中医的观念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反过来说呢,阴阳失衡就会出现身体的异常毛病。自汗正是我们身体阴阳的失衡,从而出现的异常毛病,即使在不活动的情况下也会大量的出汗。
在这段天气炎热的季节里,出现自汗的人多了起来,这更加说明了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像天气炎热,那么人的心神也躁动不安,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早在中医经典书《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讲到:“外伤贼风疠气、内伤食药、情志失调、病久失治”,都会引起阴阳失衡,从而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异常的毛病。
引起自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环境、心情、疾病、工作压力等等,但自汗的内在机理却是可以总结归纳起来的。主要有几点: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阳虚火旺、邪热郁蒸。
1、肺气不足型
这类人群出汗的同时,一般比较怕风怕冷,而且稍为一动汗出就加重的厉害,也会经常觉得容易累,抵抗力也比较差一些,容易感冒,苔薄偏白,脉是细弱的。
那么对这类型患者,治疗上我们就会以益气固表为主,通过养肺益气从而达到止汗的效果,主要的代表方剂就是玉屏风散,如果出汗很严重,那就再加龙骨、牡蛎、山茱萸来加强固涩功效。
2、营卫不和型
这类患者是除了出汗还特别怕风吹,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半边身体或者某个局部异常出汗,有些人还会出现全身酸痛的感觉,舌苔是薄白的,脉像主要为浮缓。
对这类型的自汗,治疗上我们就会以益调和营卫为主,代表的药方就是桂枝汤,气虚的人可以加黄芪养气,对于偏于阳虚的人,再加附子、山茱萸这些温阳药来加强敛汗功效。
3、邪热郁蒸型
这类患者是汗出的量特别多,而且汗液是偏于黏衣服的,也容易烦躁,脸面偏红一些,小便颜色偏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等热象。
这是因为人的情志不舒时,容易累积这些负的能量,那么肝郁会化火,又加上环境或者饮食的影响,容易内生湿热郁热,就会迫使汗液外泄。
对这类型的自汗,治疗上我们主要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为主,代表的药方就是龙胆泻肝汤,如果热象严重就加茵陈、黄柏加强清热的作用。
鉴别
自汗比较容易和其他一些病证弄混,比如盗汗、脱汗。而且在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絮乱、风湿热、结核病等也容易引起异常出汗,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自汗才能好转。
所以在鉴别的准确上,跟治疗的效果关系十分密切。
比如脱汗是在疾病危重时出现,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为病危的征象,故又称为绝汗。
又有战汗,见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由于邪正交争,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而后汗出。
自汗人群的食疗
中国人的饮食,自古以来就追求药食同源,能不服药就不服药,对于自汗患者,我们推荐一款养生粥,作为平时生活饮食上的调理。
食用方法如下:
百合莲子粥
鲜百合10g、莲子10g、大枣25g、生山药50g,水适量,小火煮大约一小时左右即可。
百合俱“安神、益智、养五脏”的功效,而莲子能够补脾、益肾、养心安神,也可以止渴、去热。大枣、生山药调补脾胃,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好,那么各个脏器得到濡养,阴阳归于平衡,所以百合莲子粥不仅能扶正补益,且具安神定志之功,达到治疗自汗的作用。
病案举例
胡某,男,46岁,近来天气炎热,又因家庭琐事,心情不佳,烦躁,精神倍感不支,造成疲惫、自汗出,饮食减少,心烦难入睡,无怕冷怕热,大便稍干,小便频数,舌质淡红,脉弦洪。遂拟处方:
黄芪30防风15白术20党参20知母15仙鹤草30五味子10山药20甘草15麦冬20玉竹15浮小麦20茯苓20山茱萸20桑叶15玄参20竹叶10
7副,又嘱咐其起居规律,饮食营养,适当运动。服药后复诊,自汗明显改善好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