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一个星期前刚查出糖尿病,医生让他长期服二甲双胍。李女士自述在服用该药物1天内出现腹泻的症状,李女士怀疑与饮食有关,但4天后,仍未缓解,来医院就诊,医师告知与服用二甲双胍有关,考虑为药源性腹泻。
李女士疑惑:为什么服用降糖药会出现腹泻?能否继续使用?还有哪些药物会出现腹泻呢?
我院临床药师查阅相关资料后,对以上问题做出如下解答,以提高广大市民对药源性腹泻的认识。
药源性腹泻主要是指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大便次数异常增多或大便性状发生变化,凡是能够引起胃肠道粘膜损伤或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腹泻。
易出现药源性腹泻的药品1抗生素类药物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能够引起腹泻,特别是抗厌氧菌类的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林可霉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等最容易引起腹泻。可以促使肠道内正常菌群减少,并且还可以使细菌对糖类代谢降低从而导致吸收不良。
通常情况下腹泻会随着停用药物后逐渐好转,对于中重型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多由艰难梭菌引起,因此建议选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进行治疗。
2非甾体抗炎类药物这类药物由于可以降低环氧合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的同时,可以增加肠粘膜白三烯的合成,使肠粘膜血流量减少和肠渗透性增加,导致细菌和病毒的产生并诱发腹泻。
在服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时建议餐后服用并尽量采取直立位给药,这样服用不仅可以避免对胃肠道产生刺激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药物吸收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3抗酸药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者H2受体拮抗剂时,胃酸分泌量会逐渐减少,胃肠道PH值会逐渐升高,从而使肠道内菌群数量增加,容易滋生病毒与细菌从而引发腹泻,通常停药后会慢慢好转。
4降糖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对5-羟色胺受体的激动作用,5-羟色胺本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内源性神经递质,对肠道的运动、分泌和感觉都有调节作用。同时二甲双胍在胃内可以立即溶解使高浓度二甲双胍粘附在消化道粘膜上引起刺激导致腹泻。
一般腹泻症状会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或消失,因此建议选用二甲双胍缓释剂型或肠溶剂型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5抗肿瘤药物如氟尿嘧啶及伊立康唑最容易出现药源性腹泻,若出现严重腹泻,应及时处理。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服用期间如果发生任何不适症状,需立即咨询医师或药师,切不可过于盲目不当一回事,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险。
供稿:曲浩强(药剂科)
编辑:赵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