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
1.概念:
: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2.病因病机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①风寒湿邪:居处、劳动环境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②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①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②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
外邪侵袭肢体→[风、寒、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气血→不通则痛。
3.辨证论治
4.
痹风防着薏痛乌
湿热白宣瘀双合
肝肾亏虚独活寄
痉证
1.概念
: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①外感风、寒、湿邪→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痉证。②[外感湿热][外感寒邪郁而化热]→热灼津液→筋脉失养→痉证。
(2).久病过劳:①久病不愈→气血耗伤[气虚→血行不畅,瘀血内阻→不通][血虚→筋脉失养→不荣]→痉证。②[久病脏腑功能失调][脾虚不化水湿][肝火灼伤津液][肺热蒸灼津液]→痰浊内生→阻滞经脉→筋脉失养→痉证。
③[先天不足][操劳过度]→[日久]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痉证。
(3).情志内伤:情志郁结→气郁化火→亢阳化风→痉证。
(4).亡血伤津:①[大病伤津][产后失血][汗证、血证][体虚等病证失治]→伤津损液→筋脉失养→痉证。②过用汗、吐、下→津伤液脱,亡血失津→筋脉失养→痉证。
外感→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壅阻经络→[气血不畅][热盛动风]→痉证。
内伤→[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痉证。
3.辨证论治
4.
痉证邪羌肝热羚
阳明白增心营清
痰浊导痰阴四大
痿证
1.概念
: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
(1).感受温毒:[温热毒邪内侵][病后余邪未尽]→内热燔灼,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五脏失润,五体失养→痿弱不用。
(2).湿热浸淫:[久处湿地][冒雨涉水]→感受外来湿邪→郁遏化热→湿热浸淫经脉→营卫运行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痿证。
(3).饮食毒物所伤:①饮食不节,嗜酒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阻于经脉→肢体失养→痿证.②服用或接触毒性药物→损伤气血经脉→经气运行不利→脉道失畅→痿证。
(4).劳病体虚:①[素体脾胃虚弱][劳倦思虑过度]→中气受损→脾胃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五脏、筋骨、肌肉失养→痿证。②[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伤及肝肾→精血亏虚→五脏、筋骨、肌肉失养→痿证。③劳役、房事太过→伤肾,耗损阴精,肾水亏虚→筋脉失养→痿证。
(5).跌扑瘀阻:①跌仆负重→颈腰受损→瘀血阻络→新血不生→肢体失养→痿证。②产后恶露未尽→瘀血流注于腰膝→气血瘀阻不畅→脉道不利→四肢失养→痿证。
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
3.辨证论治
4.
痿证肺清湿热二
瘀圣补五脾参补
肝肾虎潜阴阳鹿
烂笔头
笔记
小小总结:今天复习了三个病:痹证、痉证和痿证。痹证发病最根本是正气不足而感受外邪,在风寒湿热等邪气中,以风邪为主,因此在治疗上可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通过补血、活血、凉血等促进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使风邪随血的运行而解除。痉证的治疗原则是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同时,应当辨明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切勿滥用潜镇息风之品。痿证《黄帝内经》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原则,痿证的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
●内容说明:排版/惜兮,审阅/青橘君
●版权申明:文章来自于青橘医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投稿邮箱:xy
qingjuzhongyi.白驳风北京最好的白癜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