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一直深受风湿、类风湿、痛风的困扰。
其实中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李东垣就曾传播过一个方剂,名为“当归拈痛汤”,是治疗风湿热病及湿热脚气的名方,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方子。
当归拈痛汤首载于李东垣师父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后李东垣弟子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也载有此方。
清代医家张璐载《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此湿热疼肿之圣方”,后世医家也将此方广泛用于风湿热痹等症的治疗。
我们知道风湿、类风湿、痛风被中医称之为“痹症”,来自于风寒湿三气杂至。
风为百病之长,为阳邪,穿透力很强,寒邪凝滞,借助风力内侵,风寒交结,再加之湿邪地黏着、胶固,气血运行不畅,累积生痛,导致关节凝滞,形成弊病。
而“当归拈痛汤”全方位对风湿热逐一击破。
当归拈痛汤组成:
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茵陈、黄芩、苦参、知母、猪苓、泽泻、白术、当归、人参、甘草。
当归拈痛汤为什么有这个功效呢?来和你一起拆分它的方剂组成
1、祛风
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痉。
都是与风邪有关的病症,首先就要祛风。方中首先使用羌活,它能分散风寒,祛风止痛,是祛风要药,通行十二条经络,发散能力很强;
而防风能够解表祛风,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羌活一起使用更是治疗风湿痹痛症的好搭档。
2、除湿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猪苓:利水渗湿;泽泻:利小便、清湿热。
湿邪是最难处理的,方子先用白术治本,很多湿的产生其实都是脾胃的问题,脾胃好,湿气少,而白术就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
《本经》:“主风寒湿痹”,从根本上断绝湿气。苍术虽然也是祛湿的,但是与白术不同的是以燥湿为主,健脾为辅,两者合力,既健脾又祛湿。
再加猪苓和泽泻,都有直接利水的功效,同时,两只药性偏寒,还可以清热。
3、清阳
升麻:升举阳气、清热解毒;葛根:生津升阳
光除湿还不够,因为湿气容易下沉,光让湿气下行排出不行,还需要升发清阳,让阳气往上走,清阳上升了,阴浊湿才能下行。
升麻与葛根都有升举阳气的能力,达到生养除湿的作用。
4、除热
茵陈:清湿热;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苦参:清热燥湿、利尿;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红肿热痛属于常见情况,方子第四件事就是处理热邪。茵陈常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的黄疸病症,能除湿热,也可以清理肝胆系统的热邪,我们知道痛风常发生在脚趾,那是肝经所经之处。
许多关节病都可以从肺上治疗,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归肺、胆、脾、大小肠经,用黄芩可以清肺毒。苦参能清理肠胃之热,知母虽然也是清热泻火之物,但其效果弱于苦参。
5、补气护脾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痉;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补气护脾诸药从扶正的角度来治疗,但是邪气在一起必然会气虚,所以以人参补元气,复脉固脱,当归来补血活血,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来达到合理去除风、寒、湿三邪之功。
因为其中有寒凉的药材,如果脾胃很不好,可以用此方泡脚,用此方法还有一个前提,用于风湿热痹,寒湿之人不要用。
还要再嘱咐一句,用任何方子,都需要中医辨证,千万不要自己乱吃药。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盘点:痛风患者不能吃的食物大全尿酸高全身器官受损,3个症状别忽视,总结:3个方法降尿酸尿酸高达,一个月后降到,三个办法,或适合大多数痛风患者食物嘌呤表:尿酸高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看这一篇就够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