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神农本草经》
秦艽
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
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手足不遂。为“风药中之润剂”
2、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3、用于湿热黄疸。
煎服,3~10g。
防己《神农本草经》
防己、汉防己、粉防己
苦、辛,寒。归膀胱、肾、肺经。
祛风湿,止痹痛,利水消肿。
1、最善治热痹之骨节烦痛、屈伸不利。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尚能清泻下焦血分湿热,治脚气肿痛。
煎服,5~10g。
苦寒较甚,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
豨莶草《新修本草》
豨莶草、酒豨莶草
苦、辛,寒。归肝、肾经。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1、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2、用于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本品还能降血压,可治高血压。
煎服,9~12g;外用适量。
豨莶草生用性寒,善清热解毒,化湿热,除风痒;酒蒸制后转为甘温,祛风除湿之中寓有补益肝肾之功。
络石藤《神农本草经》
络石藤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2、用于喉痹、疮肿。
煎服,6~12g。
桑枝《本草图经》
桑枝、炒桑枝、酒桑枝
微苦,平。归肝经。
祛风通络,行水消肿。
1、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尤宜于风湿热痹、上肢痹痛。
2、用于水肿、脚气浮肿。
煎服,9~15g。
雷公藤《中国药用植物志》
雷公藤
辛、苦,寒;有大毒。归心、肝、肾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消肿,杀虫解毒。
1、用于风湿顽痹。
2、用于疔疮肿毒。
煎服,3~10g。宜久煎(文火沸煎2小时以上)以降低毒性。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外敷、调擦。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疱。
有大毒,内服宜慎。孕妇、体虚者忌用。凡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用。
丝瓜络《本草蒙筌》
丝瓜络
甘,平。归肺、胃、肝经。
祛风,通络,活血,下乳。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胸胁胀痛。
3、用于疮肿、乳痈。
此外,本品还能化痰以通络。治痰阻气滞之咳嗽痰多、胸闷疼痛,常配瓜蒌、薤白等药。
煎服,5~12g。外用适量。
老鹳草《滇南本草》
老鹳草
辛、苦,平。归肝、肾、大肠经。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止痢。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湿热泻痢。
煎服,9~15g。
臭梧桐《本草图经》
臭梧桐
辛、苦,凉。归肝经。
祛风湿,通经络,平肝阳。
1、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2、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煎服,5~15g。外用适量。用于治疗高血压不宜久煎。
海桐皮《海药本草》
海桐皮
苦、辛,平。归肝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1、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2、用于疥癣、风疹、湿疹。
煎服,5~15g。外用适量。
以上内容为小编总结、整理,如有错误,还望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的小小搬运工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