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关节痛,是不是得风湿了?”
“我是外风湿还是内风湿?”
“人家说类风湿关节炎会影响心脏,我心脏会不会坏掉啊?”
医院风湿科医生最常被问到的问题。风湿、类风湿、痛风、关节炎……简直就像一团扯断、理还乱的麻绳。天天面对这些问题的风湿科医生,除了第一千零一遍的解释外,只能再一次耐心解释。
首先说明,西医说的风湿只是借用了中医的名词,其内涵完全不一样。有“类”风湿,而没有“内”风湿,更没有“外”风湿这种说法。
风湿性疾病究竟有哪些
风湿科专业全称叫做风湿性疾病,其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滑膜、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最常提及的一类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这是一种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这种类型,而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柱关节病一类。老年人常得的骨关节炎则是退行性变的代表;痛风也好,假性痛风也罢,都与代谢和内分泌相关;风湿热则属于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蝴蝶”和“蛾子”不是一家子,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风湿热、痛风虽然都有关节炎表现,但完全不是一码事儿。
风湿热又是“什么”
风湿热是因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炎症。其5大表现是: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也就是常说的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和舞蹈病。这些表现可以单独或合并出现,并有许多亚型。
在漫长的缺乏抗生素治疗的年代,感染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一次小小的咽喉痛、扁桃体炎后跟随的却可能是风湿热和心脏瓣膜病。风湿热的关节炎不遗留关节畸形,并不可怕,但心脏瓣膜病变却严重损害患者的劳动能力和预期寿命。到20世纪中期,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世界各国风湿热发病率明显下降。
80年代时,我国风湿热也已经很少见了。但近20年来,风湿热发病率又有所回升,其流行病学规律也在改变。对此病而言,去除链球菌感染灶这种病因治疗是最重要的,目前公认苄星青霉素是首选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又是“何方圣神”
类风湿关节炎则(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慢性、对称性、侵袭性小关节炎为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结缔组织病,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RF)、CCP抗体等阳性。RA最重要的病理机制是炎症状态下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及其对软骨和骨的侵蚀破坏,患者常因此发生关节畸形而致残。
晨僵、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的梭形肿胀、疼痛,关节破坏畸形等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类风湿关节炎极少累及心脏,倒是肺间质病变、肝肾功能损害等更为常见。类风湿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类风湿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都明白为什么“风湿热”和“类风湿关节炎”这么容易混淆了。风湿性关节炎这个由风湿热延伸出来的非正规称谓,挟风湿性心脏病之威,历经千百年,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至于此病已经逐渐退出我们视线30年后,仍在病名称谓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别提其风湿热的简称RF与RA标志性的类风湿因子(RF)缩写完全一致所带来的困惑了。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困惑终将被遗忘。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