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复杂事情时,你有没有过畏难情绪?如果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事情的结果依旧不如人意,你会怎么想?人人都想要事半功倍,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真的是我们能力不济吗?我们先来看看,爱迪生的助理阿普顿的故事吧:名牌大学毕业后,阿普顿成为了爱迪生的助理。起初,他看不起连小学都没读过的爱迪生,经常眼高手低。爱迪生看在眼里,决心让阿普顿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一天,爱迪生让阿普顿帮他测算一下,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接过灯泡,先用尺子测量、再照样式画草图、列出一道道算式。可算到满头大汗,还是没结果。过了两个小时,爱迪生拍拍阿普顿的肩说:“这样计算太浪费时间了,看我的!”爱迪生拿起灯泡,并在灯泡里倒满水,然后对阿普顿说:“你去把里面的水倒进量杯,看看它的体积刻度,那就是咱们需要的答案了。”阿普顿没想到,自己费尽脑汁没算出的答案,爱迪生一眨眼就完成了。正所谓大繁至简,很多事情,不是说你有多高深的知识才能解决。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想法就能化繁为简,轻松解决难题。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面对复杂问题,把事情拆分细化,按自然节奏推进,天下就没有难做的事。老子的这一做法,跟《写作脑科学》一书中的“皮亚杰建构法”不谋而合。所谓皮亚杰建构,就是指“把一个复杂的任务拆分成很多个小任务,逐一去解决,最后合成在一起,就完成了一个大的任务。”对于写作小白而言,最苦恼的就是提起笔却迟迟写不出来一个字。而“皮亚杰建构法”,就是《写作脑科学》的作者杨滢,送给我们的快速成稿游戏。01.认识“皮亚杰建构法”皮亚杰建构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解构”,将大任务拆成小任务,思考每个部分怎么实现;第二步是“建构”,即把拆好的小任务再合并,争取能够拼成大的任务。这样解构再建构,目的就是让一个大而难的任务,变得小而简单。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关于皮亚杰建构法的故事。相信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有一次,别人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可他的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这时七岁的曹冲说:“我有办法!先把象赶到大船上,在齐水面的地方做个记号。再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刚才做记号的地方。最后称一下石头,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其实并不单纯在讲曹冲的聪明。它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在遇到复杂任务时,我们可以将其拆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可操作的元素。而当我们完成了这些元素之后,我们就能够将这个巨大的任务完成了。先分解步骤、逐步完成,再合成效果,回归统一。而这正是对皮亚杰建构理论的运用。02.化繁为简,轻松实现目标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原来,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把仔细研究比赛的线路,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每达到一个小目标,他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感觉”将推动他去达成下一个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轻松地跑完了。杨滢在《写作脑科学》中说,皮亚杰建构就好比是把一个难以吞下的大饼,切成一个个小块,然后一块块地吃下去。而山田本一的成功无疑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方法。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一生积累了9万个知识卡片,并用他自创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出版了五十八本书,凭借这样的高质量、高产出,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起初,卢曼和其他人一样,在书本的空白处记笔记、写想法,但他发现这并不能提升他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于是他就尝试用卡片把想法先记录下来,放到盒子里。随着想法的增多,便将累计的这些想法按主题分类,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形成一套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体系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在需要写作时,将这些想法稍加整合就会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这就是卡片笔记写作法,它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想法;比如在看到一本书时,我们可以记录自己的感悟,看到一些金句时,也可以写一段深有感触的故事。这些感悟或者故事就犹如一个个乐高块,成为我们日后写作的素材。第二步把累积的想法划分主题;就像我们把乐高块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一样,以备搭建模型时使用。第三步建立索引,把这些主题和想法联系起来。让每一个想法或者素材之间建立关联。最后稍加整合,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你有没有发现?卡片笔记写作中的第一步积累想法,和第二步把积累的想法划分主题,就是皮亚杰建构中的解构。而第三步,恰好就是皮亚杰建构法中的建构。可见,卡片笔记写作法和皮亚杰建构法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那就是都习惯于把一个复杂的任务拆分成很多个小任务,逐一去解决,最后合成在一起,就完成了一个大的任务。03.皮亚杰五步建构法杨滢在《写作脑科学》一书里说,皮亚杰建构法最重要的就是解构和建构,它的目的是将一个大而难的任务,变得不那么大、不那么难。接下来,我们就以“长城”为主题,来具体了解一下皮亚杰建构法的五个步骤。第1步:联想名词。比如,在写一个以“长城”为主题的文章时,先不要着急着写句子,先想想关于这个主题(或者场景)可以扩展出什么名词。这是小学低年级和学龄前的孩子都可以做到的简单训练。说到长城,很多人应该会联想到:山峰、屏障、战争、狼烟第2步:给名词搭配形容词。长城—绵延万里山峰—层峦叠嶂山谷—郁郁葱葱屏障—工人第3步:引经据典与水到渠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第4步:添加动词。长城—蜿蜒—山峰屏障—抵抗来袭狼烟—传输信号第5步:把所有的成果串联成段落。绵延万里的长城,蜿蜒在层峦叠嶂的山峰之上。长城是一个人工屏障,也是一座信号台,敌人来袭,狼烟四起。虽然这只是一小段,但这已经给文章写了一个开头,至于后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搭建,最终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04.写在最后:大道至简,以简驭繁。简到极致,便是大智。相信通过上面的分享,你已经发现,皮亚杰建构法让写作变的简单了很多。当然了,五步建构法除了可以用于上述例子的具象化“长城”外,还可以用于其它任何你需要的场景。比如,同样是读书,有人规划一年读本,有人计划却计划一周读2本。看起来目标差不多,但真正落实起来,后者完成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前者。原因就在于,当一个大目标被细分成很多小目标时,难度就会降低很多,内心的抵触和畏难情绪也会减少很多。这就是化繁为简的力量,也是皮亚杰建构的底层逻辑。不管是写作、读书,又或者是其它,我们都可以用皮亚杰建构法,轻松完成,并看得见收获。—END—作者
素心编辑
小野图源
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gz/1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