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探究影响向电阻大小的因素
1.必考知识
(1)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
(2)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或灯泡的亮度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3)电路中串联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时,选取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不同材料制成的导体.
②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选取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导体.
③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选取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
④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时,对同一个导体进行加热
(5)只有一种材料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及对应的操作方法.(将导体剪成不同长度,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将导体对折,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6)多次测量的目的: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结论.
2.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因素有关同种材料的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电阻还受温度影响,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面减小,如石墨,部分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白炽灯泡的钨丝。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必考知识
(1)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连接电路前的操作: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至阻值最大处。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法、量程的选择及读数.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5)电路故障判断.
(6)动态电路分析.
(7)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改变定值电阻阻值,移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实现)。
(8)更换阻值更大的电阻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的判断,(向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的方向移动)
(9)设计实验表格。(使得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接下来的操作是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多次测量,实验次数至少为6次)U=____V
(10)数据处理
①判断错误的数据并分析原因,(没有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清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电
庄保持不变)
②根据实验数据描绘I-R图象,(先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
③根据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11)利用这些器材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后面学习)
2.实验结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三: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必考知识
(1)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
①开关要断开;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3)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
(4)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法、量程的选择及读数.
(5)电路故障分析.涉及此实验的故障主要有两个。①电阻R断路,此时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②电阻R短路,此时A有示数,V无示数.若将电阻R改为灯泡L,以上两种情况灯泡都不发光。
(6)根据数据绘制UI图线.(先描点,后用平滑曲线连接)
(7)数据或图象的分析和处理:计算定值电阻的阻值R=(R1+R2+R3)/3
(8)多次测量的目的.(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量小灯泡电阻时不可以求平均值,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大.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实验四: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必考知识(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P=UI.
(2)画出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①补充实物图;②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③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3)连接电路图时的注意事项
①开关应断开;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值,滑片距离下接线柱最远处)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5)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
(6)电路故障分析与处理.
(7)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的确定.若电压表示数小于(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则应将滑片向阻值减小(增大)的方向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8)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计算.(P=UⅠ,U应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9)表格数据或“U-I”图象处理.
(10)实际功率与小灯泡亮暗的关系: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11)该实验装置可完成如下实验
①测小灯泡的电功率(P=UI);
②根据实验进一步分析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
③探究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