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发热伴腹泻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发热伴腹泻

患者李某,男,53岁

主诉:发热、腹泻9天。

现病史:.5.20外感后发热,刻下体温39.4℃,全身酸痛乏力,无鼻塞流涕,无咽痛咳嗽,大小便正常,医院就诊,予静脉输注赖氨匹林+喜炎平、口服奥司他韦胶囊+氨咖黄敏口服液+金华清感颗粒后,发热暂退。.5.22化疗需要至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5.23下午出现发热,热峰达39.1℃,伴有腹泻,6-8次/日,呈水样便,予温水擦浴、柴葛感冒退热颗粒、塞来希布胶囊、静脉输注盐酸左氧氟沙星等处理后热暂退,予黄连素片、蒙脱石散止泻,此后每日下午至第二日清晨均出现发热,热峰在39℃左右,服用退热药可退热,至第二日复起,如此反复,循环不休。

既往史:-3-27于我院二外科行胃窦恶性肿瘤根治术+肠粘连松解+空肠侧吻合+腹腔穿刺置管术。-5-5于我院肿瘤科化疗,具体用药为:奥沙利铂mgVDd1+替吉奥3#bidd1-d4,过程顺利。青霉素过敏。

辅助检查:血液分析:白细胞3.31,中性粒细胞总数1.74,淋巴细胞总数1.01,降钙素原0.22,余大便病毒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八联检、风湿五项、自免五项、血管炎三项、抗ENA抗体谱、细菌培养+鉴定、真菌培养+鉴定、厌氧菌培养+鉴定无异常。

.5.29初诊:午后发热,热峰达39℃,微恶寒,发热时伴腹泻,2-3次日,泻下蛋花样至稀水样便,微有汗出,口渴欲饮,稍乏力,查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滑。

辩证:表邪未解,邪伏少阳,少阳胆热脾寒证

治法:和解少阳,兼以温中健脾

拟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2g黄芩9g桂枝9g干姜9g

天花粉12g牡蛎10g炙甘草6g葛根15g

3剂,水煎服,日1剂,饭后温服

5.30查房时诉昨日下午18时发热,热峰39℃,服药后凌晨5时许大汗出,沾湿衣被,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稍感乏力,余无不适。

服上方至6.1,期间未再发热,仍有腹泻,日2次,稀软不成形,以理中汤加味调理至今(6.3),亦未出现发热。

按:

患者因胃CA于-3-27在我院二外科行胃窦恶性肿瘤根治术+肠粘连松解+空肠侧吻合+腹腔穿刺置管术,近2月来均食流食,脾胃本以亏虚,此时用药不可过用寒凉,而喜炎平、金花清感颗粒均含众多清热解毒之品,虽可暂时退热,却攻伐脾土,耗伤正气,邪暂退而未尽。

至我院就诊时,午后发热,伴腹泻,至第二日清晨热退而腹泻止。

午后发热,缘于午后“人气始衰,病气长”,正邪相争,而为发热,清晨“人气生,病气衰”,故而热退,此外,这般每日在固定时间内发热复退之症,亦可理解为少阳证之“往来寒热”之象;正气抗邪于外,里气不足,无力运化水谷,故见腹泻。

故以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以桂枝辛温宣通开窍,引邪达表,干姜温健脾阳,天花粉清热生津,牡蛎散郁结之邪气,(《神农本草经》云天花粉“味苦,寒,无毒,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葛根升阳止泻,炙甘草调和诸药,兼可补中。

本例主症虽与《伤寒论》原文中:“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的主症有所不同,但究其病因病机,实则同为表邪未解,邪入少阳也,故可一剂显效,三剂而愈。

昔日跟诊时,恩师曾教导我们:有几类发热西医治疗比较困难——①挟湿邪发热;②虚证发热;③半表半里发热;④伤寒三阴病发热;⑤郁证发热。这几种发热,对西医来讲是相当棘手的,而中医只要辨证准确,效果立竿见影。——(选自恩师汪剑所著《蜀山医案——经方临证知行路》

本例发热当属第三类:半表半里发热,若不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或以小柴胡汤为底,佐以温中健脾、辛温发散之品,大抵亦有良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fz/5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