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心脏瓣膜瓣膜病以及TAVI手术

我们的心脏有“四扇门”即四个瓣膜。心脏通过它们保证血液始终向一个方向流动,从而使血液有效的供应到全身其他器官。你听到的每一声心跳,正是这4个瓣膜交替开合的声音。看似轻松简单的“工作”,实则不然,瓣膜们平均只有0.3mm左右的厚度,却承受着一生数以亿次的开合。除此之外,细菌感染、老化等也威胁着瓣膜们的健康。面对诸多风险,瓣膜们就可能会“损坏”,也就是今天的主题——瓣膜病。

如今,心脏瓣膜病的数量正在上升,成为心脏疾病中的“佼佼者”。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5%~3.2%。,按总人口计算,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超过万人。其中,超过75岁的老年人群,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更是高达13.3%。也就是说,在个高龄老人中,就有14个瓣膜有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这个数据还会继续增长。

主动脉瓣狭窄

在这四扇门中,有扇连接着心脏与全身其他器官的重要“门户”就是主动脉瓣。这扇门一般由三个瓣叶构成,它可以确保从心脏泵出来的血液不会倒流回心脏,从而确保全身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若这扇门用久了,出问题了,我们就将其称之为主动脉瓣疾病,这包括“门”关不上了即主动脉瓣反流,“门”打不开了即主动脉瓣狭窄,门一出生就变形即主动脉瓣畸形(最常见的是二叶式畸形)。如果发生主动脉瓣狭窄,血液就无法从左心室自由地流向主动脉。

一旦主动脉瓣这扇大门无法正常打开,心脏泵出的血液都只能从窄小的通道里挤出去,就像高压锅呲气。心脏压力太大,心肌细胞需要花费较正常工作十几倍的力气,长此以往心脏开始衰竭,全身血液供应也随之不足,身体里的器官也都没法正常工作了,会引起致命的后果。

成年人发生主动脉瓣狭窄的4大病因

1.年龄相关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退行性):65岁以上患者的主动脉瓣狭窄通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钙沉积引起的

2.风湿热:患有风湿热的成年人发生主动脉瓣狭窄的风险也会增加

3.其他/罕见疾病:接受放疗或患有罕见病(佩吉特氏病、风湿性疾病、狼疮)的成年人发生主动脉瓣狭窄的风险也会增加

4.先天性异常:在某些情况下,成年人可能因先天性异常而发生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症状:

国际最新指南讲主动脉狭窄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有患病风险,但心脏功能尚正常,患者没有症状

B级有发展趋势,心脏结构出现病变,但功能还正常,患者没有症状

C级心脏功能也开始下降,但患者仍无明显症状

D级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患者开始出现各种不适

简单来讲,主动脉瓣狭窄这个病是一个慢慢恶化的疾病,患者起初只是存在患病的风险,到瓣膜结构逐渐受损,功能逐渐下降,到最后表现出症状来。从A-D,就是从无到有,从轻到重。

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的症状很多容易被人们误以为是上了年纪的表现,所以下面说的几点一定要认真记下来:

胸痛:胸口突然的疼痛

感觉头晕或用力时昏厥:心脏功能下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乏力,胸闷气短:运动能力下降,比如,从前可以跑2km,而现在跑1km就觉得累得不行,可能是心脏机能出现问题的一个指征。一开始出现症状,千万别以为是年纪大了休息休息就好!心脏瓣膜病的死亡率很高,当确诊却放任不管,2年的死亡率可达50%;5年的死亡率可达97%。从数据上看,它的死亡率比恶性肿瘤的死亡率还要高。

所以说,定期的体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超声等检查方式可以在没有症状的时候就发现心脏功能的下降。要每年喊家里的老人来做检查!

主动脉狭窄的诊断

听诊: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可能会直到疾病加重才会表现出来,听诊是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关键的第一步,微弱杂音可能表明相关瓣膜病ECG:无特定的主动脉瓣狭窄ECG迹象,左心室肥大(SokolowLyon指数),V5/V6ST段压低(经常),传导紊乱(LBBB、AVB)胸片(X光)ECHO:2D/3D超声心动图(TTE或TEE)瓣膜形态,瓣膜活动度瓣膜钙化,经主动脉流速(FV,m/s),经主动脉压差(mmHg,),主动脉瓣口面积(EOA)(cm2)

ECHO是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金标准

?根据ESC/EACTS指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定义为:

–主动脉瓣口面积(AVA)<1.0cm2

–平均压差>40mmHg或射流速度>4.0m/s

那么,主动脉狭窄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呢?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案:

药物管理: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单纯使用药物已无法控制疾病,更换瓣膜才能起到延长生命、缓解症状的作用。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传统外科手术换瓣(简称SAVR)是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治疗方式,需要开胸、打开心脏,直视心脏瓣膜进行手术,目前仍是治疗瓣膜疾病的一线方案。但这种治疗方式需要切开胸骨,建立体外循环,同时需要心脏停跳,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一般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其手术创伤大,但对于年纪过高或身体素质较差、合并其他疾病等的患者,他们往往无法承受这样的手术。(有数据显示,高达三分之一的患者群体无法承受传统SAVR换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技术(简称TAVI):年,心脏瓣膜病出现了微创治疗方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是一种微创心脏不停跳手术,有4种入路途径可以使用:

目前,经股动脉的TAVI微创治疗是公认的效果最好、最主流的主动脉瓣狭窄微创治疗方式,手术数量占到所有微创治疗方式的95%。

所谓微创,就是在大腿上划一道1-2厘米的小口,通过导管等器械完成瓣膜的置换。在人的大腿内部有一根大血管,叫做股动脉,它一路笔直地通向心脏。我们将一根管子放入这条天然畅通的“道路”上,一路送到心脏,到达主动脉瓣所在的的地方。

管子里装载了替换的瓣膜,到达替换位置后,医生将新的瓣膜放在合适的位置瓣膜支架就像开花一样展开,固定在主动脉瓣处,代替坏掉的瓣膜,执行正常开合的使命。

这种从股动脉进行的TAVI手术,已在全球完成手术超过35万例,并逐渐成为主动脉瓣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而在一些国家,比如说德国,其TAVI的年手术量已超过传统开胸手术。

相比于外科开胸,TAVI微创手术有如下好处:

1、更高的生存率

有许多研究分析了大量医学实验数据,结果显示,经股动脉的TAVI微创手术术后死亡率与中风致残率显著低于传统外科换瓣患者。

2、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TAVI微创手术伤口小、疼痛少,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对于开胸的传统外科换瓣,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患者的呼吸和循环都需要医疗器械维持,这不仅是一个大工程,且有更多的感染风险。而TAVI微创手术中,国际上已广泛采用清醒镇静、局部麻醉。病人是真真正正安逸地睡了一觉就做完了手术,其手术时间更短、恢复更快、疼痛和各种并发症也随之减少。

3.适应范围广

对于高龄,危重症或者是生物瓣衰败患者,TAVI手术是优选的治疗方式。

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做TAVI?

TAVI目前适用于不能接受外科换瓣手术的高危、中危患者。通俗化讲,就是根据STS或EUROScore对患者的一系列情况进行打分,分数越低,患者行外科手术风险越低,分数越高风险越高。TAVI手术主要是根据这个分数进行评估的,当然医生这时候也会结合患者其他合并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一般来说评分为高危和中危的病人,往往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此时就可以考虑进行TAVI手术来治疗。

瓣膜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按时复查和随访

1)每年定期在复查心脏超声

2)建议每年复查心电图以及抽血检查

3)若患者出现症状(活动耐量明显下降、活动后心累气紧、胸痛/心前区压榨感、晕厥/短时间眼前漆黑等)需及时就医,并安排相关检查

4)若患者出现心累、晕倒等紧急情况,医院急诊就诊

2.术后抗凝治疗

人的血液有一种特性,就是遇到“异物”时会凝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伤口能自动止血就是由于这一机制。当在心脏中放入了“人工瓣膜”这一“异物”,有一定风险造成人工瓣膜处的血液凝固,进而形成瓣膜血栓,降低瓣叶活动度,造成瓣膜提前毁损。

所以,换瓣术后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方案,来防止瓣膜上面形成血栓。如果瓣膜功能良好,我们在半年后会停用其中一个,但是患者仍需坚持服用至少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或者因为合并症不适合这两种药物,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

3.关于运动

一般来说,接受TAVI手术的患者恢复较快,我们建议在患者在不感到累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运动

4.关于饮食等习惯

对于心功能不足的患者,日常不要吃得太咸,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为好。术后病人需要恢复身体,可以多吃一些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5.积极防止、治疗感染

因为心脏中毕竟置入了人工瓣膜,若体内有病菌入侵,有更大的可能定植在人工瓣膜处,造

成心脏感染。

自TAVI年首次问世后,已有数万名患者接受了TAVI微创治疗。国际指南中建议,TAVI微创手术需要由一支综合多科室力量的心脏瓣膜团队进行,目前我国拥有可以行TAVI的瓣膜团队非常有限,作为贵州省少数可以开展TAVI的诊疗中心——医院心内科李伟主任带领的诊疗和手术团队,将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救治和服务。

医院心内科

李伟主任医师门诊时间:

每周一下午—普通门诊

每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fz/568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