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
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
湿气重的原因、危害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湿邪比较难调治。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湿气重的原因:
1、脾虚
2、环境湿寒阴冷
3、饮食贪寒气凉
4、气血虚弱、瘀血内阻
5、情绪不佳、肝气郁结
湿气重的危害:
一级寒湿
表现在皮肤,皮肤发痒,长痘,皮肤问题出现的比较频繁
二级寒湿
表现在肌肉,经常感觉没有力气,肌肉酸痛,手脚冰凉,身体总是处于一个比较疲惫的状态
三级寒湿
表现在骨骼,关节疼痛,尤其到阴雨天的时候,各个关节会非常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四级寒湿
表现在五脏六腑,平时大姨妈不准时,痛经
五级寒湿
情况比较严重,抵抗力下降
“湿气”自测
有的病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
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内在表症:
1、胸口闷,喉咙有痰(肺弱);
2、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肾虚);
3、舌苔厚腻,食欲不振,食物不消化容易成积食(脾虚);
4、体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肿。偏瘦的人也会有小肚腩(脾虚,脾虚致肥胖);
5、频繁的胃痛、腹痛、腹泻,便秘或大便不成形(胃弱);
外在表症:
1、困乏无力,无精打采,头晕犯困;
2、嗓子发痒,口干,口苦,口渴;
3、全身肌肉关节痛;
4、头发油腻,皮肤油光,满脸起痘,浑身黏黏;
5、大便糖稀而肛门涩痒;
6、皮肤有湿疹,皮肤瘙痒、痤疮、皮炎等;
祛湿、驱邪小方法
1、赤小豆薏仁茶或粥
将赤小豆、薏米仁、芡实、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七味食材进行调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芡实健脾固肾,马齿苋等主要针对湿气重引起的长痘、口干口苦进行调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薏米祛湿虽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的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
2、运动排汗祛湿
3、艾灸、泡脚
4、早上吃三片姜
5、适当午睡
6、戒烟戒酒
7、饮食清淡适量
8、避免潮湿环境
自然道泡脚厅
开业大吉
诚邀各方亲朋前来体验泡脚!
自然道中草药足浴包
功效:
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舒缓疲劳、增强睡眠
养血滋阴、暖宫驱寒
淡化色斑、改善肤色
缓解感冒、增强体质
用法:
1、先用开水泡发药包5-10分钟,再兑入适量凉水,保持水温在35-45°;
2、泡脚水量,以没过三阴交为佳。
哪些人群不适合泡脚?
1)糖尿病人
2)静脉曲张患者
3)足癣等皮肤病患者
4)12岁以下儿童
5)危重、急症病人
6)孕妇
7)体热之人
8)心脏病、高血压患者
9)处于妊娠及月经期的女性
10)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患者
注:有上述症状人群,可在咨询医生后专门配方。
泡脚的注意事项
1、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微汗即可。
2、水温不能太高,在35°-45°之间,热而不烫为度。
3、水量不可太少,最好让水没过三阴交穴位最佳,保持水温。
4、泡桶注意卫生清洁,防止感染。
5、女性经期别自己乱用中药泡脚,谨遵医嘱。
6、泡脚时不宜三心两意,泡脚时不要看书、看电视,这样容易达到“引火归元”的效果。
7、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8、注意保暖,裤腿不要挽的太高,泡完脚后要用毛巾迅速擦干。
9、泡脚后不要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自然道中医诊所
携手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
开办的
中医艾灸推拿培训班
正在招生中……
教授“艾”知识
传播“艾”文化
加强个人保健意识
提升身体体质
我们欢迎
重视健康
爱好养生
喜欢学习的你
和我们一起
进行一场寻“艾”之旅!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