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
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相关名秦艽、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酒秦艽、秦仇、秦爪、秦纠、秦胶、左扭、左拧、左拧根。
图片产地秦艽主产于甘肃、山西、陕西,以甘肃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粗茎秦艽主产于西南地区。麻花艽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小秦艽主产于河北、内蒙古及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性别鉴定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泄辛散,微寒能清,平和不燥,兼利二便,入胃、肝、胆经。能祛风湿、舒筋络,虽为治痹证通用药,但以风湿热痹最宜。又能退虚热、透表邪,还能导湿热从二便出而利胆退黄。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主治病症(1)风湿热痹,风寒湿痹,表证夹湿。
(2)骨蒸潮热。
(3)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而无补虚之功,故久病虚赢,溲多、便溏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