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湿为首,湿气入体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出现,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薏仁等祛湿物的宜忌,更完全没意识到体内的湿气也是分“寒”“热”的!
不同属性的湿气祛湿方法也不尽相同,快来看看那些方法更适合你呢?
1、湿气易渗透,入体分“寒”“热”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很难治好了。
2、我是“湿寒”还是“湿热”呢?
一般情况下湿寒和湿热是不会存在在一个人身上的,那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湿热与寒湿呢?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最直观也最靠谱的区分就是学会看自己的舌头。
湿热的舌头颜色是红的,舌苔黄黄的厚厚的。寒湿的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2.其次可以从小便来区分。
湿热体质的人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寒湿体质的人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尿特别多,尿频,尤其是夜尿多。
3.还可以从大便来区分,寒湿与湿热都会导致腹泻。
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所谓暴迫下注,里急后重,上完厕所肛门有灼热的感觉。湿热体质的人排气也是臭烘烘的,有一股热气。
寒湿体质的人呢,肚子总觉得不舒服,一吃寒凉的食物就拉肚子,一吃油腻食品也想上厕所,尤其在夏天表现得更加明显,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如果腹泻,大便水样,但肛门并没有灼热感。
湿热与寒湿都会导致便秘,湿热导致的便秘就是大便不爽,特别黏腻,臭。寒湿导致的便秘是腹中冷痛,大便就像一块冰冷的石头一样,就是下不来,把人急死了,此时吃上一颗排毒果冻比如肉苁蓉大便就下来了。
4.还可以从体味来区分。
湿热体质的人体味很重,什么狐臭啊,腋臭啊,脚臭的等等,对了,还有口臭,一天洗好几个澡也挡不住他的重口味。寒湿体质的人不怎么出汗,身上基本上没有啥味道。
如果是妹子,还可以仔细观察你的白带,白带多色黄味重就是湿热下注,反之白带量少清稀如水就是寒湿。
5.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自我的感觉来区分
这个寒湿与湿热区别就在一个字上,寒与热。
寒湿,重点在寒,湿寒都是阴邪,阴上加阴。所以,寒湿的人一定会阳虚,阴盛阳衰,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瘀血经络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是哪都疼。
湿热呢,重点在湿,因为湿所以运化不了,因为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就会上火,口臭啊,口疮啊,长痘痘啊等。
如果你不明白你是湿热还是寒湿,可以想象一下南方的天气,湿热就像南方的夏天,身体总感觉黏黏糊糊的,出了汗还是觉得热,但又不会发烧。寒湿就像南方的冬天,那种湿冷湿冷的感觉像是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
当然,人的体质是复杂的,很多人上热下寒,这个本质上还是属于寒,所以调理的时候不要害怕上火,以为上火就是身体有热,这是邪气被赶出来的结果。
湿气是怎么来的呢?
湿气是怎么来的呢?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气灸会困住脾脏,造成身体其他疾病。
把人体的经络想象成一条条的小河。话说一条小河,水流那个清澈啊,因为水流足够快,偶尔有一些淤泥垃圾进入。也没关系,小河自己有很强的洁净功能。有一天水流不够了,或流的很慢了,那就开始麻烦了!
淤泥垃圾些就很容易在河底沉积起来,然后就发生一些腐烂发酵之类的事情,进而产生更多的垃圾淤塞河道,就会导致水流更慢,久而久之,小河就死翘罐了!
腐烂发酵会发热,那里的局部温度会比别的地方高,如果那里没水,也没法发酵产热,如果那里没淤泥等垃圾,也不会发酵。
体内的情形其实是一样的,所说的湿热,就是这样的场景有水,并且有垃圾的磨滞,才产生湿热。详细看我这个回答:什么是湿热?有哪些表现?要怎么才能去体内湿热呢?
湿气分两种,湿热与寒湿,湿热其实是在寒湿的基础上产生的
情热住体质+湿气=湿热情阳虚体质+湿气=寒湿
3、“湿寒”怎么办?
湿寒,中医亦叫做痰湿、寒湿。“痰”是指人体内水液凝聚不化,形成粘滞状态而形成的一种体质类型。痰湿体质人容易发胖就是因为因痰湿粘滞的特点,在体内形成淤堵,影响了代谢;机体内寒湿重,还易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血液亏虚,经络不通淤堵,出现长痘、长斑,甚至身体疼痛等。
湿寒最怕冷!首先,祛除湿寒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女性朋友,一定不要为美牺牲了健康。而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尤其夏季可不要因为天气炎热就贪凉哦~!
除此之外,平时喝水借助茶疗调理去湿效果也很不错哦。
双参茶——东洋参+纹党参
东洋参有祛湿健脾、滋阴通便、补肾益气等功效。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清肠排毒,是流行台湾、日本的入茶参类之一。而纹党参属党参中上品,被誉为“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滋腻”。两者一起饮用可以达到驱寒祛湿,健脾益胃,补气养血的效果。
4、“湿热”怎么办?
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到阻碍,会引发机体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湿热伤阴,湿热人群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长溃疡或者是肝硬化以及胆囊息肉等疾病,所以一定不要轻视。反过来,各种疾病因素同样很易引发脾胃虚弱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湿热体质饮食要清淡,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应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助热食物(烟酒有温热作用)。湿热体质的人茶疗也要更注重疏肝利胆,清热祛湿。
荷叶茉莉茶——荷叶龙珠+茉莉花
荷叶清香微苦,清心解暑,很多人都知道荷叶能减肥,其实这主要就是依赖于它的祛湿利水的功效。茉莉花清雅芬芳,还有平肝解郁,清热利湿的效果。两者一起饮用可以祛痰除湿,清热降浊,是非常适合夏季的一道佳饮。
陈皮贡菊茶——陈皮+贡菊+甘草
贡菊能清肝明目、清凉降火,热饮还能发汗散热,让身体轻松舒畅。而甘草也有一定的补脾祛痰、清热解毒的作用,两者搭配陈皮一起使用,更有利于清肝火,补脾化湿。
湿寒和湿热有时候也会互相夹杂同时出现,无法辩证自己身体湿气症状的您,只要勤于运动,精心调养身体,无论“寒”、“热”湿气都会慢慢离您远去.
寒是冬季的主气,俗话说,万病寒为先,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如果你体内寒邪太盛,那么就会很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缠身!
中医认为:“寒是万病之源”,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寒邪最直接的危害是会使机体处于凝滞状态。
一旦寒邪入侵,很多人会总感觉手脚冰凉,怎么也暖不起来;比别人怕冷,穿再多也无济于事;面容苍白无血色,动不动就累……
五秒自测寒湿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寒湿呢?
各位不妨对照下面表,看看自己中了几条:
1.身体虚弱,容易疲劳
2.手脚冰凉,怕冷
3.容易腹泻,夜尿多
4.下肢无力,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5.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
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6.女性朋友如果寒气过重,则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
如果你以上情况占两样就要警惕了。寒气过重,气血淤滞于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
此类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出现老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位疼痛的困扰,比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男性身上多有淤青,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加重等等。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部分内容来自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