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热型包括:
(1)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无热期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
(6)不规则热:发热无明显规律。见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等。
热型
体温
24小时波动
常见疾病
稽留热
39℃~40℃
不超过1℃
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
弛张热
最低39℃以上
大于1℃
败血症
间歇热
正常与高热交替
--
疟疾
不规则热
变化不规则
--
流感、肿瘤
高热护理
1.密切观察:对高热病人每隔4小时测一次体温,待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警惕小儿惊厥
2.卧床休息、保暖、口腔护理、皮肤清洁
3.补充营养和水分
4.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时,可用乙醇擦浴,温水擦浴或做大动脉冷敷,行药物或物理降温半小时后应测体温
例:1.患者,男,26岁,以肺炎入院,给予抗生素治疗,一周来体温一直持续在39~40℃,24小时波动范围未超过1℃,此热型属于
A.不规则热
B.弛张热
C.稽留热
D.药物热
E.间歇热
答案:C
2.患者,女,26岁,发热7天,每日体温波动在38.8~40.2℃,其体温热型为
A.稽留热
B.波状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E.回归热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