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老朋友介绍的病人来复诊,医院被诊断为成人斯蒂尔氏病。这种病属风湿类疾病范畴。一般以高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血中白细胞升高为主症。
初期表现为咽痛,高热可达39~40℃以上,发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不等,皮疹不痒,随热退而消失,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症状开始不突出,一般只有少数关节受累,多为膝、踝、腕等大关节,部分病人只有关节疼痛而无肿胀,疼痛可随发热消退而减轻。大部分患者在发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可发展为典型类风湿关节炎。本病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诊断比较困难,多误诊为败血症、结核、风湿热、其他风湿类疾病、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
这种病发病率不高,记得初当医生就遇到一个高热病人,住院时就是发热,高热达40度,查血象白细胞、分叶都高,就以为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用点消炎药就好了,氨苄青霉素是当时最好抗菌素,用了二周未见好转,还出现了皮疹。后来与发烧有关的检査都做了,除白细胞高、血沉快以外,其他都未见异常。医院一位老主任会诊,他是一名多学科的老主任,又善用中药,他看了病人后,认为是变应性亚败血症,就是今天说的成人斯蒂尔氏病。并建议大剂量激素(这里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下同)治疗,择机中医辩证治疗。
按照主任意见,先用激素大剂量冲击疗法,用药后约两小时患者大汗出,体温下降。但第二天仍发热。治疗一月后,激素的副作用都出来了,但发烧依旧。中间去过中医药大学附属吃过中药,期间有过体温正常,但几天后还是发烧。因为当时是合作医疗,一直在我科住院治疗了四个月。
有一天查房时谈到到中医学院会诊,患者说;“医生,给我看病的中医学院老师认识你,说你上学时学习好,还是学委呢。”“是的,学习委员和老师接触多,好多老师我都认识。”“我实在不愿跑中医学院了,你给我开方治疗吧。”“我能行吗?还是找我老师去吧。”“说不定在你这就治好了呢。”“你要信得着,我就试试吧。”
老师每次会诊的处方都要在我这重新抄方抓药,所以治疗的经过我都了解。先后用过白虎汤加味,小柴胡汤加味,安宫牛黄丸,竹叶石膏汤,犀角地黄汤等。患者仍然发热,体温最高近39度,但大部分时间以低热为主。高热时脉洪大,低热时脉濡数,因为长期发热,已消瘦,食欲不振,胸膈满闷,大便不畅,苔白腻略黄。高热时囗渴,低热时囗不渴。自己想以前用过的方子不能再用了,因为效果不显啊。因激素用过太长时间,己经逐步减量了。考虑到患者仍以发热为主但兼有湿困三焦之证。清热的药物用的太多了,改个思路以祛湿通利三焦为主兼以祛热。于是就想到三仁汤。我用的具体药物是杏仁、蔻仁、苡仁、通草、滑石、竹叶、半夏、厚朴、银柴胡、胡黄连。方中杏仁宣降肺气,善开上焦;蔻仁芳化湿浊,和畅中焦;苡仁益脾渗湿,疏导下焦;配以半夏、厚朴温燥湿邪;通草、滑石、竹叶清热利湿;加用银柴胡、胡黄连增加祛热的效果,共奏宣化畅中、利湿清热之效。
患者服用一周后高热的时间逐渐缩短,食欲、胸膈满闷开始好转。见到效果后,效不更方,略做加减。方用一月,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象白细胞也转为正常。
患者出院时握着我的手说:“早知你的中药这么灵,早用不就早好了。”“不是这样的,没有前4个月的中西药治疗垫底,也不会好得这么快。”这不是客套,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是歪打正着,因为我用的是排除法,效果不好的药物排除掉,就剩下祛湿的三仁汤没用过。没想到有了效果。
后来,每遇到发热病人,只要兼有湿邪的症状,我都用三仁汤打底开方,每每获得奇效。我治疗的发热病人都至少发热在20天以上的病人,这样病人发热日久,多半食欲不振,胸膈满闷,如果见到舌苔白腻兼黄,用三仁汤都有效果。
昨天这位病人,我仍然以三仁汤加味治疗,治疗已半个月,发热消失未复发。继续观察疗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