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一味中药,食疗的明星,去湿的常用,生用炒

#健康养生##科普一下#

从一病例谈薏苡仁

近日,在中医在线学习到贾海忠教授主持的一场病例讨论,其中一位老师的发言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其方药中用到了薏苡仁,并强调了它的抗癌作用。病例如下:

某患者,女,60岁初诊时间:年5月5日主诉:咳嗽2年余,加重伴右上肢活动不利1月。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咳痰,咳嗽不剧烈,时有黄粘痰,无发热、咳血、喘息气促等症状,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加重,并伴有右上肢无力,医院查头部CT提示:双侧额叶、颞叶、枕叶、顶叶、放射冠等多处转移CA。进一步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占位伴有双肺多发病变,肺门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镜刷片病理提示非小细胞肺癌。腹部超声提示右肾囊实性包块。刻下:糖尿病10年。既往史:咳嗽、黄痰,头痛2日,右上肢活动无力,大便干硬。舌脉:舌紫暗苔腻,脉滑。

老师从八纲、气血津液、脏腑分别辨证,给出泽漆汤合千金苇茎汤合三子养亲汤的方药加味,其中薏苡仁用到90g,甚至可以更多。

薏苡仁属"利水渗湿药"类中的一味主要药物,在经典方剂中经常用到,如耳熟能详的麻杏苡甘汤、千金苇茎汤、宣痹汤等等,我跟师学习的的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的李发枝、孙玉信老师,薏苡仁也是他们的常用之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今天,我们就全面的认识一下薏苡仁。

薏苡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成熟,收割后打下果实、晒干后,去外壳及杂质即得。生用或炒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可见,薏苡仁最早用于风湿痹痛。发展至今,现代中药学中,气功效和应用如下: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

(1)、因水湿内停的水肿、小便不利,常配伍茯苓、猪苓、泽泻等;

(2)、因脾虚湿盛的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同用,益气健脾利水;

(3)、治脚气浮肿,与防己、木瓜、槟榔等同用。

2、脾虚泄泻

脾虚湿盛导致的泄泻,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湿痹

(1)、湿痹而筋脉拘挛疼痛,与独活、防风、苍术同用,如薏苡仁汤:

(2)、风湿热痹,与防己、滑石、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

(3)、治风湿日久筋脉拘急,水肿,可用薏苡仁煮粥服用,如薏苡仁粥;

(4)、治风湿在表,身痛发热者,可与麻黄、苦杏仁、炙甘草合用,如杏薏甘草汤;

(5)、治疗湿温病在气分,湿热偏盛者,与滑石、通草、杏仁、白寇仁同用,以宣气机、利湿热,如三仁汤。

4、肺痈肠痈

(1)、肺痈胸痛,咳吐腥臭脓痰者,常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配伍,如千金苇茎汤;

(2)、治肠痈腹痛,可与附子、败酱草同用,如薏仁附子败酱散。

薏苡仁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止泻。利水不伤正,补脾不滋腻,为淡渗清补之品,凡水湿均可用;又能渗湿舒筋缓急,善治湿痹;因其性凉,可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又为肺痈肠痈所常用。

本品具有降血糖解热、镇静、镇痛以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薏苡仁提取物可治疗原发性肺癌,原发性肝癌,放化疗毒副作用,癌性疼痛,恶病质等,如康莱特注射液。还可以治疗扁平疣等疾病。

薏苡仁含糖类、维生素B1、氨基酸、甘油酸亚油酸酯、薏苡仁酯等成分。其中的甘油三油酯酸酯是饮片的标示成分。药典规定,生薏苡仁含甘油三油酸酯不得少于0.50%;炒薏仁含甘油三油脂酸酯不得少于0.40%。

市场上薏苡仁商品也有几种,其中正品薏苡仁外形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毫米,宽3~6毫米,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顿圆,另一端较宽而微凹,有淡棕色的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一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作为药用的薏苡仁饮片有两个品种: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炒薏苡仁可炒黄可麸炒。

薏苡仁的炮制在南北朝刘宋时期,有糯米或盐汤泡制的方法,宋代有微炒黄,明代有盐炒,清代增加了土炒、姜汁炒的办法,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麸炒。现代药典收载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

炒黄或麸炒之后,薏苡仁的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如参苓白术散中就用炒薏苡仁。

薏苡仁生用能清热除湿排脓,治湿热痹痛或湿痹拘挛、肺痈、肠痈,发挥其清热作用。

转发和分享,铭哥与您一起为健康保驾护航!

阿铭精致生活馆

喜欢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myfsr/766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