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小儿推拿文献对婴幼儿腹泻的论述,总结了婴幼儿腹泻小儿推拿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的重点穴位进行了探讨、分析,从而对临床婴幼儿泄泻的推拿治疗提供参考。
婴幼儿腹泻为小儿常见病,是指患儿排便次数及排便量较平常增多,粪质稀薄,或含未消化食物甚至泻出如水样便。多见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临床上分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及脾虚泻。此病若治疗及时得当,则疗效显著;若延误病情,则可能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者可以危及生命。
小儿
推拿
治疗
方法
01寒湿泻证候:泻下质清稀,甚至如水样,色淡不臭,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小便清长,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滑,指纹色红。
治法: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历年临床研究:杨丽秋采用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脐、揉天枢、振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横擦八髎,每日1次治疗婴幼儿寒湿泻50例,总有效率98%。汪建民采用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推三关、揉脐、揉龟尾、揉外劳宫、推上七节骨,每日1次治疗寒湿泻86例,总有效率98.8%。
2湿热泻证候:大便如水样,或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奇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佳,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治法:清热利湿,分利止泻
历年临床研究:魏坤等采用清大肠、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每日1次治疗婴幼儿腹泻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于建等采用清脾经、清胃经、清天河水、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捏脊、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每日1次治疗湿热泻80例,总有效率97.5%。
3伤食泻证候:大便质稀溏,夹有乳块或食物残渣,味酸臭,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部胀满,腹痛拒按,口气较重,或伴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紫滞。
治法:消食导滞,助运止泻
历年临床研究:汤伟等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手阴阳、清脾经、补脾经、清肝经、清肺经、清心经、补肾经、清大肠、掐四横纹、揉中脘、按揉天枢、揉神阙、摩腹、按揉足三里、按揉龟尾、推下七节骨、捏脊,每日1次治疗伤食泻40例,总有效率97.8%。何丽娇等以补脾经、清大肠、掐揉四横纹、推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揉龟尾,每日1次治疗脾虚泻病例60例。总有效率96.7%。
4脾虚泻证候:大便质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历年临床研究:冯德琳等采用推三关、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捏脊、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每日1次治疗脾虚泻病例30例,总有效率%。宋丽琪采用补脾经、补大肠经、清小肠、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揉二人上马、揉一窝风、揉天枢、捏脊,每日1次治疗脾虚泻病例20例,总有效率95%。
临床
常用
穴位
浅析
1推大肠: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中推大肠使用频率最高。这与大肠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中医学理论认为大肠主传化糟粕,而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排便的异常,推大肠补可健脾固肠止泻,泻可清利湿热导滞,适用于各种婴幼儿泻。
2推脾经:《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同时就现代病理研究,推脾经可以促进蛋白质及淀粉的消化。
3揉龟尾:通过局部作用刺激肛门括约肌收缩,通调督脉经气以达到治疗效果。
4
捏脊:脊背为脏腑经气之所注,经络气血之所归,可以平衡脏腑,疏通经络以平衡一身阴阳,从而治疗婴幼儿腹泻。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历史悠久,属于中医外治范畴,简便廉效,易于操作且疗效显著,这一方法值得临床工作者去进一步研究挖掘,不断完善,以期将此法更加规范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秋.推拿治疗小儿腹泻5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31(08):56.
[2]汪建民.推拿治疗小儿腹泻86例[J].中国民间疗法,,18(8):21-22.
[3]魏昆,石锦梅,戴舒.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疗效评估[J].中医药临床杂志,,27(06):-.
[4]于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80例[A].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上册)[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3.
[5]汤伟,符明进,李洲进.刘氏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泻45例[J].湖南中医杂志,,27(05):73-74.
[6]何丽娇,王素玲.推拿治疗婴幼儿伤食泻的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31(05):-.
[7]冯德琳,李知行,邵瑛.推拿治疗脾虚型婴儿腹泻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1(02):12.
[8]宋丽琪.小儿推拿治疗慢性腹泻2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34(20):-.
指导老师:姚笑
责任编辑:蔡慧玲
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中医精彩内容分享,记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