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双节71是数字,是年龄,也是历程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变化见于生活我们交电费的方式与电力发展一路同行越来越先进、丰富、便捷、安全几十年前人们是如何交电费的?交电费的方式如今进化到了什么程度?你或许永远都猜不到……-年代交电费靠一招:数灯泡最早交电费的方式,在如今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学名叫“包灯制”,实际方法就是数灯泡。如电费按每月每只15瓦的灯泡0.15元,25瓦的灯泡0.25元,40瓦的灯泡0.4元收费。年南平专区屏南电厂“包灯制”电费收据。图片转自国网档案。在电网形成前,电费是直接交给发电企业的。居民家中没有安装电表,电器也只有一种:灯泡。一般家庭都是用15瓦的灯泡,只有在过年那天才会换上25瓦或40瓦的灯泡。每隔一段时间,电力工作人员就会到生产大队或村里统一收取电灯费。年代交电费需多少:瞅瞅就知道20世纪7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家庭用上了电,很多地方有了电费公布栏,家里每月用了多少电,过去瞅瞅就知道。70年代电费公布栏。图片转自国网山东电力。-年代交电费有两宝:抄表员和用电表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忙碌身影,便是供电所的抄表员。他们的工作是上门抄表,各家用电的信息,都记录在那块小小的电表里。无论是错综复杂的老街细巷,还是道路泥泞的偏远山区,抄表员每个月都会挨家挨户上门收取电费,风雨兼程、雷打不动。这种传统走收的方式,在许多偏远地区沿用至今。90年代,各地实施“一户一表”,在供电营业厅申请报装的市民排起了长队。图片转自国家电网报。一开始大家用的是总电表,各家各户一起来分摊电费,常常因为电费的计算问题发生纠纷。年,“一户一表”在上海地区推行,从此,独立电表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终于不用再为分摊电费而烦恼。年代交电费不烦恼:方式多自由高进入新世纪,来到百花齐放的年代,交电费的方式多种多样,且进化速度不断加快。营业厅交费:绿色的供电营业厅渐渐多了起来,每月来交费成了一种习惯,有时还得排队。许多老人至今都习惯去营业厅,他们总说,“去柜台交费踏实。”网点代收:供电公司授权的移动收费终端网点,一般都在超市、临街商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非常方便。银行代扣:电费不足,自动代扣。再也不用担心欠费停电。充值卡:先买后用,把“电”抓在手中。此外,还有银行柜面、邮政便民服务站、村邮站、POS机等多种方式,可供随意选择。-年代交电费不用跑: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时间来到近10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首先是越来越多的24小时自助交费机,让交电费突破了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交。网络支付的普及,则让交电费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不用出门也能交。图片转自国网山东电力。24小时自助交费终端与网络支付的出现,让随时、随地交电费成为现实。从08年第一笔手机交电费诞生在上海,到如今“无现金”社会的发展,在这个智能手机支配的年代,交电费花费的时间从过去的平均1小时,降到如今不到1分钟,科技让生活更加便捷、美好。随着网上国网App的火爆,今天,我们已经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智慧用电”带来的便捷。不仅瞬间完成交费,还能同时管理多个户号,并且实现跨省交费,说是时下最为强大的交电费工具也不为过。当您已经在网上国网绑定了户号,偶尔只需要快捷交费时,“网上国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myfsr/1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