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疹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西医治疗上,目前基本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经过治疗后,瘙痒及渗出缓解,但难以治愈,极易反复发作,从而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治疗。近些年由于化妆品广泛使用、生活环境日渐恶劣、气候变化异常加之食品安全问题,尤其伴着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工作疲劳、情绪波动大及感染等原因,湿疹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因此,有效地治疗该病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减轻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国内外重大的公共卫生学问题,具有广泛的现实价值。
急性湿疹属于中医学“湿疮”范畴。《素问·玉机真藏论》是最早命名急性湿疹为浸淫疮的书籍,形容湿疹滋水遍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遍体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搔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诸病源候论》又云“内热外虚,为风湿所乘,湿热相博,故头面身体皆生疮。”古籍文献详细阐释了此病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风湿热病邪与此病的表现、转归之间的关系。现中医学普遍认为湿疹乃因先天禀赋不足,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稽留,以致血虚风燥,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急性湿疹临床表现以发病急、剧烈瘙痒、红斑、水疱、渗出等湿热型为主,临床比例高。中医药在治疗急性湿疹方面多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消斑止痒药物为主。
我院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究开发的中药制剂金蒲祛湿丸,功能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金蒲祛湿丸为我院临床经验方,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炒栀子、泽泻、川木通、赤芍、茯苓、薏苡仁、甘草等十七味中药组成。
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三味共为君药。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本草正》:“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本经逢原》:“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医林纂要》:“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本草正义》:“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本草正义》:“地丁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三者配伍,清热解毒共为君药。
栀子、泽泻、川木通等七味为臣药。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本经》:“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泽泻利水渗湿,泄热,《本草纲目》:“渗湿热”;《药品化义》:“此为利水第一良品”。川木通清热利水,《四川中药志》:“利水,清热,通血脉”。《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咳退热……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七味臣药清热祛湿,引导湿热下行,从水道而去,使邪有出路则湿热无留,辅助君药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以赤芍、茯苓、薏苡仁等六味为佐药。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滇南本草》:“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益脾逐水,除湿之圣药也”。薏苡仁利水渗湿,排脓,解毒散结。六味合为佐药,可清血分之热,使邪去而不伤正,补阴而不恋邪,邪祛则心神安宁。
使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用于湿热浸淫所致的急性湿疹,症见皮损潮红,红斑、丘疹、疱疹、糜烂、渗液,瘙痒,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文字:药厂陈国良
编辑:宣传办
审核:傅冬梅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
了解健康知识,享有幸福人生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