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确,人体的气血经络就像一条条河流,只有运行通畅无阻,才能滋养全身脏腑,保证身体器官正常运作。
身体的很多疾病,都与“堵”、“瘀”、“憋”有关。及时疏通三堵,即肠胃堵、血液堵、细胞堵,避免人体堆积不必要的杂质和废物,是恢复健康的身体的根本。
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说,气、血、痰、湿、热、寒不通,都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气滞
气“堵”在哪,哪里就会出现不适。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严重的气滞甚至可能是血瘀的前奏。
情绪抑郁、性格内向、因为小事斤斤计较、缺少运动锻炼、过量饮酒等,都会影响气的运行。
血瘀
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瘀,引起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舌淡暗或有紫斑等表现。
现代人多数身挑数担,不断处理各种繁杂信息,很容易心浮气躁,进而影响血脉运行。此外,精神紧张焦虑、过度劳累、应酬多、吃得太油腻等,也会使血液过分黏稠,导致流动不畅。
痰浊
中医的痰包括可咳吐而出的肺胃之痰,能触见的痛病处等外在之痰,以及停积于脏腑血脉之中的潜在之痰。痰的危害范围可谓无处不到,既可因病生痰,又可因痰生病。
生痰的原因多种多样,外感六淫、情志郁结、饮食劳倦、脏腑内伤等均可引起。现代人生活作息不规律、过度追求名利、情绪大起大落、不注意锻炼等,都会为生痰埋下基础。
湿聚
中医认为,湿是“万恶之邪”,被湿气包围后会“湿重如裹”,使人困倦无力、食而无味、胖而无力。睡眠不足、吸烟喝酒、饮食不规律、不爱运动、成天宅在家里、久居寒凉阴冷之地等,都会加重湿气。
热盛
身体积热,就会上火,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出现口舌生疮、目赤红肿、烦躁易怒等症状。不爱喝水、室内通风差、辛辣食物吃太多、不爱吃蔬菜水果、情绪波动大等,都会“火上浇油”,使得热盛伤津。
寒凝
寒邪堆在体内,会损伤阳气,出现畏寒、肢冷、下腹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爱吃冷饮,贪图凉快,长期呆在空调房,不注意腰部、头部等部位的保暖,不爱运动等,都会加重寒气。
疾病类:便秘痔疮腹泻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脾胃虚寒肠道息肉脑中风冠心病心梗心跳过缓糖尿病糖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失眠眼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滑膜炎足跟痛骨质增生风湿风湿热痛风下肢水肿前列腺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老年斑抑郁症老慢支嗽黄痰皮肤病丹毒老年痴呆耳鸣慢性咽炎血小板低痤疮,粉刺舌苔厚腻、口苦美尼尔氏症
体质类:梅雨天解血瘀半夜盗汗上热下寒手脚冰冷夏季滋阴夏季清热、除湿、解暑、减脂、化瘀补气、补血、补肾去心火夏天健脾、除湿、清火血寒夏天出汗多脚掌凉气阴两虚秋燥润肺止痒秋季乏力秋季嘴苦
生活小妙招:一招让酱油大变脸巧吃醋,消积食一年四季都能喝的豆浆养生豆浆养心护心粥秋季养心粥夏季清火粥降压防痴枕黑木耳凉拌洋葱嘴巴周围长痘痘芹菜红枣饮降血压酸醋加红米——降血脂、软化血管、柔肝通络鱼头炖天麻汤治头晕秋季护眼茶糖尿病杂粮糊秋季降压茶健腰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