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建文明城市,越来越多的昆明人正清晰感受着城市与自己一起跳动的脉搏,也让昆明这座城市越发的美丽动人。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文明美好的城市,让人居环境越来越好,让春城熠熠生辉。 农贸市场迎来大变样3月25日,昆明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集(农)贸市场破旧垃圾桶进行了更换,给辖区30个集(农)贸市场配备了新标准四大类分类垃圾桶。集(农)贸市场人流量、车流量都比较大,每一个集(农)贸市场每天产生的垃圾比较多,是垃圾污染源的重地。同时,消费者流动性强、商户忙生意等原因,又造成了垃圾分类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倡导居民在生活中践行保护生态环境、低碳生活的理念,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市场监管部门首先从硬件入手,为垃圾分类的开展做好准备。新标准四大类垃圾分类桶由4只垃圾桶组成一组,为红、蓝、绿、黑4色。可回收物投入蓝色垃圾桶,主要包括度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市场管理方表示,消费者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市场也将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在市场内外经营的商铺也反映,设置垃圾分类桶,可起到引导教育作用,一些废旧灯泡、电池也得到处理。结合推广垃圾分类,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还将不定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普及垃圾类别相关知识,强化广大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仅经开区如此,在昆明范围内,农贸市场的改变都非常明显。在五华区篆新农贸市场,通道宽敞明亮、每个店铺的产品都整齐堆放.整个市场干净、卫生、整洁.跟以往相比有了大转变。保洁人员不停地打扫,让卫生得以保持,消费者购物的舒适度也大大提高了。在盘龙区桃源农贸市场内环境干净整洁,购物秩序井然;市场外,车辆停放有序,占道经营现象不见踪影;柜台上,各色时鲜蔬菜摆放整齐;地面上垃圾刚一落地就会被及时清理干净。农贸市场干净了,住户、商贩、消费者的文明行为也提升了。 文明无处不在实际上,不止垃圾分类如此,早在年开始,昆明的大街小巷、车站、餐厅、商场均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市民沈发忠带着孙子去同德广场吃饭,他们过马路的时候,有3辆车经过,其中两辆都自觉停下让其先行通过,一辆减速驶过。沈发忠笑着说:“以前每次经过这里时.都是人车抢道,车根本不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过,但现在许多司机都能自觉停车让行人先过,司机的礼让意识提高了。”沈发忠的感受仅是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所带来的幸福变化的一个缩影。昆明市自创文以来,公交站、道路两旁、公园、广场……公益广告融入各行各业,覆盖面广、覆盖率高。文明出行是一座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有序排队直观地反映着城市的秩序,礼貌待客使人直接感受到昆明的友善。“我们这些老人上公交车时最怕挤来挤去,现在有些不一样了,很多人上车都能自觉排队.一些年轻人还会主动让我们老年人先上。”说起“创文”这件事,杨大妈对文明出行中的变化印象最为深刻。文明从出行开始经常骑车的用户发现,近日哈啰单车在昆明前卫路社区新增了禁停区。为助力昆明“创文”工作,自今年1月份开始,哈出行昆明单车已在昆明主城区的部分城中村、工地等容易发生车辆破坏、私占的区域周边增设50余个禁停区域,并积极配合社区、街道做好堆积车辆清运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已设立余个禁停区。“打开哈啰出行App或进入支付宝哈啰出行页面,点击单车扫码用车,扫码开锁成功后,页面会自动跳出收费标准及管理规则.同时手机地图上会出现禁停区位置及其范围。”哈罗单车昆明北区城市主管彭兵介绍,哈啰单车的“哈勃系统”能够对用户骑行记录和骑行轨迹进行夭数据分析,预测用户骑行行为,当用户骑行接近禁停区时,后台工作人员会提前发短信或系统自动拨号进行提醒。“用户第一次违停,后台不会收取费用,从第二次开始.每次将收取2元调度费。”以前没有在城中村设置禁停区时.一个禁停区安排一人值守,每天清理约50至60辆单车。现在每周清理一次,每次约至辆车,数量减少了10%左右,工作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彭兵告诉记者.以今年1月至今在王家桥村、四甲六甲拆辻改造区、渔村等地上线的禁停区来看.车辆乱停乱放、堆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哈啰车昆明方面表示,“禁停区”停车收取调度费是为了方便管理和规范骑停。“被划为禁停区的范围一般是容易发生单车堆积、破坏、私占的区域,以及一些不适合单车进入的小区、单位等。同时我们在禁停区边缘设有缓冲区域,该区域不会扣费。”哈啰单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哈啰出行将针对用户忘记关锁的问题,开发设计远程关锁程序,降低人力物力损耗;同时积极探索针对车辆破坏严重的解决方案,助力共享单车发展。自昆明创文以来,昆明市组织志愿者在城区对交通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同时交警部门对屡教不改的闯红灯、非机动车逆行等行为予以处罚。通过整治和劝导,闯红灯、非机动车逆行等不文明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城市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市民谷睿曾被逆向厅驶的电单车撞到过的他一直心有余悸,可这几个月来,他发现.闯红灯、逆向行驶、违规载人的电单车少了,遵守规则、文明出行的人多了,城市秩序的改变让人欣喜。创文以来,昆明市大力投入城市道路、老旧设施、市场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西山区永兴路社区,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老住宅小区,属老年型社区。因长期无物业管理公司,曾经,这里有着老旧小区的“通病”。如今,一走进社区,全市首创的“智能垃圾房”就吸引了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jxfsrfsrcr/1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