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我们的一生中,失败是我们必须要面临并接受的问题。如何对待失败,决定我们如何获得成功。01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前段时间热播的《清平乐》中,欧阳修被调为负责国子监监考的内翰,负责选取人才。有一名叫刘几的学子,被公认为必中状员之人。但第1轮结果出来,他却落选了。状元和榜眼都没有他的名字。榜上有名的是从未听说过的无名之辈。学子们愤愤不平,前去找欧阳修理论。他们围住欧阳修,刘几更是拿早年的流言来嘲讽欧阳修,欧阳修早年收留外甥女,却被人诬陷说对外甥女有情,还把他早年写的《望江南·江南柳》一首诗歪解。刘几以此讥讽欧阳修人品不正,选取人才也偏颇。苏轼和苏哲两兄弟刚好路过,见此情境便为欧阳修说话。说欧阳修此举是为了去除生癖风,纠正科举的弊端。但那帮落榜的学子们,却认为苏轼帮欧阳修说话了是为了讨好欧阳修,是谄媚的小人。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官府出面,才将这场闹剧止住了。官府的马匹踩死了一条狗。欧阳修让学子们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句话描述出来,谁做得最简洁,他便让出内翰之职。学子们都答的非常长,而欧阳修一句话就简洁明了的概括:官马杀犬于驿道。他的文采让在场的学子们大为叹服。欧阳修对刘几说:我记得你的文章不错,如果能去掉特意的雕琢和华丽会更好。刘几感谢而去。刘几等落榜学子落榜之后,怀疑监考官居心不正,却不反思自己的问题。一味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或者环境。在学写作的时认识一个同学,每次交作业的时候,他总是各种借口,不是领导突然给他加了工作任务要加班,就是刚想写作业,孩子就过来闹。所以一直到课程结束,他都没有交过一篇完整的作业。而我认识的另外一位同学,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有自己的工作。但她每天都坚持写作,孩子太闹,她就在孩子睡觉之后再来写。工作间隙就找素材找选题。如今她已成为好几个平台的签约作者。而前面那位同学早已放弃了写作。有一句话挺有道理:成功的人找理由,失败的人找借口。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失败的态度往往能决定我们成功的高度。02失败中也藏着新的机会这世上没有白白的付费,我们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是行之有效的。就比如我把我坚持用讯飞语气写文60天,每天写字,我发现我的口头表达能力比以前要流畅了。哪怕是失败也暗藏着新的机会。因为失败至少告诉我们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失败的经历成功替我们验证了一种无效的方法。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时候,前后试用上千种材料做灯丝都失败了,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失败,他说:我并没有失败,因为我已经知道了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最终他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发明了灯泡。失败的经历其实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其中蕴藏着新的机会。这就好比一道题,只有两个答案,你知道a是错误的之后,那么正确答案一定是b。失败的经历就是一次筛选,筛掉错误的,不合适的,留下正确的。03如何对待失败,就如何获得成功一个人如何对待失败,就如何获得成功。《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提到两个理念: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人不懂得变通,他们把失败归于天赋。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他们相信自己就算没有天赋,通过努力也可以获得成功。在面对失败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思维,一种就是固定型,还有一种是成长型。固定型思维的人面对失败,通常要么认为是自己的天赋不够,要么就是环境不合适,把原因归结到人或者物上面。面对失败,他们容易一蹶不振,放弃努力。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在下一次行动中改进。因此用成长型思维来面对失败的人,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金字塔顶只有一个,想登顶的人却有千千万万,失败其实是人生常态,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关键就在于在遭遇失败或者挫折之后,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否还能始终如一的坚持朝一个方向努力。在遭遇失败后就一蹶不振的人,很难重新开始,也很难东山再起。而在遭遇失败后能够很快恢复,并且重新努力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的胜利者。正视失败,才能获得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jxfsrfsrcr/1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