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热中与恶风
那页呢第一个字,三个麤,就是三个麤一起跳,跳得很高嘛,讲粗大,超远,跳得很远,这个字念"粗",麤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
脉如果是粗,脉形很大,这个代表阴不足阳有余,所谓脉形很大,你摸上去这个脉已经皮肤表面上的脉,每一个脉都来得很大,但是这个中医他那个这里认为说,阳有余阴不足,那当然这个脉呢不是说会超过,超过这个9分到了鱼际去,或者是超过下面到尺泽去,还是在1寸9份以内,脉变得很大,这就是热中。
如果是上下都很大,然后鱼际,超过尺,那就是真藏脉了,就是真藏脉的范围,它还是在这个范围里面,我们称之为热中。所以热中的定义呢我们称之为阴不足阳有余,我们称为热中。
来疾去徐,病这个脉来的时候比较快,去的时候很慢,所谓来的快去的慢,你按它就是来的脉,按,哦,应该很强,你一松开来脉就没有了,是你以为主。那老师什么叫来去,来就是你按它,你要查它来,你按它,脉来得很快就来,速度很快,你放开来的时候脉变得很小,所以你按下去跟放开来脉形完全感觉不一样,这就是来疾去徐。
那病人呢上实下虚,所谓为厥巅疾,头部会有问题。那如果你一摸脉还有呢,如果是这个寸脉的脉非常大,冲上去,冲到上面,下面是很正常,也是,病在上嘛,病在上。这个是上实下虚。
那如果是你重按他的脉的时候,脉变得很小,你放开来的时候脉跳得很快,我们可以说寸比较弱,尺比较强了,尺比较强,那病人是上虚下实,就是寸脉比较弱,尺脉比较强,那这是胸阳不足,一般来说都是恶风。
因为虚脉,上焦是虚脉的时候,胸是管肺,肺是管胸阳,管全身皮肤毛孔,病人比较怕风,因为受了伤害,怕风,所谓恶风就是风吹得他他很难过,他一定要闪开来,不喜欢风直接对着吹,这是恶风。
那你要知道人家恶风,你在美国有很多,台湾人比较少,你开那个敞篷车,一开那个时候把那个车受不了,风吹得难过,就是恶风嘛,或者是你走到海边去,走到海边风吹的时候,应该是很逍遥很美的对不对,不喜欢那风,风吹得很大很难过,恶风。
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所以如果怕恶风怕表风的,都是表示阳嘛,那就是阳气受到损害。
文源网络
本号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纠。
色脉辨久病新病-第十八难三部四经图(4)
四时之痛(例:关节痛.过敏)-第十八难三部四经图(3)
糖尿病(瘅)之由来-第十八难三部四经图(3)
心之脉象-第十八难三部四经图(2)
肝.脾.肾.胃之脉象-第十八难三部四经图(1)
梦知阴阳:灾色-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17.6)
节气与阴阳变化-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17.5)
脏气强弱.关格之病-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17.4)
红斑性狼疮.气色.气化-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17.3)
五脏五色-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17.2)
脉要精微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17.1)
辨阴阳--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16.4)
短刺针法-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16.3)
四季下针法-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16.2)
十二节气与气血变化-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16.1)
虚实脉.孤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五篇玉版论要(15.4)
女性面颊观阴阳-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五篇玉版论要(15.3)
阴阳循环平衡-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五篇玉版论要(15.2)
天度、建月、短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五篇玉版论要(15.1)
缪刺法-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14.2)
易经之象数-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14.1)
观生死之法-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13.2)
论良医.辨色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13.1)
热中方位与治病-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二篇异法方宜论(12.1)
气口.胃-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一篇五藏别论(11.3)
脏腑排泄.满实-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一篇五藏别论(11.2)
男女水肿之别.奇垣之府-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一篇五藏别论(11.1)
气色与灾色-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11)
色脉合.长短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10)
脉诊要领:滑浮濇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9)
肺法象天幕-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8)
癫痫.头痛-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7)
五绝气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6)
肝厥阴(睡眠与视力)-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5)
八风八邪-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4)
望诊.眼辨五脏健康状态-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3)
药物.食物之选择-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2)
五味之所伤-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1)
五脏之五味--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九篇六节藏象论(9.7)
肾之功能.发色与骨髓-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九篇六节藏象论(9.6)
脏象-心.肺.肝.肾.脾-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九篇六节藏象论(9.5)
药材之五色与五味-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九篇六节藏象论(9.4)
天文.五之数-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九篇六节藏象论(9.3)
节气.五行之气--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九篇六节藏象论(9.2)
天干与地支气-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九篇六节藏象论(9.1)
君主之官-心脏与三焦--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八篇灵兰秘典论(8.2)
十二脏象-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八篇灵兰秘典论(8.1)
正常之脏腑结阳/结阴-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7.8)
腑脏之满实-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7.7)
正常之阴-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7.6)
手之正常色.阴盛阳虚症-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7.5)
阴阳相过.五种脉象-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7.4)
治胆石.鼓阳钩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7.3)
三阳之病-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7.2)
男女正常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7.1)
三阳三阴之离合-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六篇阴阳离合论(6.1)
病于表.汗法-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6)
肝癌治疗-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5)
天之纪.地之道-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4)
阴阳调和-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3)
治病法则.阴阳平衡-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2)
五脏化五气.情志-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1)
阴阳应象大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0)
五脏对应形色气味-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4.4)
阴中之阴.阳中之阳-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4.3)
人身阴阳-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4.2)
五风与八风.四季易发之病-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4.1)
伤寒论-五味与五脏气色-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三篇生气通天论(3.7)
伤寒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三篇生气通天论(3.6)
四象-阴阳与时辰之关系-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三篇生气通天论(3.5)
神(心)、魂(肝)、魄(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三篇生气通天论(3.4)
阳气之开合-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三篇生气通天论(3.3)
阳气精绝症状.湿热与疣-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三篇生气通天论(3.2)
阳气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三篇生气通天论(3.1)
阴阳脉诊-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2.4)
阴阳调和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2.3)
四气调神-肝.心.肺.肾-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2.2)
四季之作息-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2.1)
圣人与贤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10)
男性成长关键期表征-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9)
子宫肌瘤与月经-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8)
水的重要性-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7)
五脏平衡-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6)
女性经期与脾脏-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5)
女性成长关键期表征-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4)
难经第10难-五邪-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3)
道之解析-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2)
前言-倪海厦《黄帝内经》(1.1)
大建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2.5)-腹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