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一场秋雨一场寒,最近阴雨连绵,人们明显感觉到了气温骤降。在这个寒热交替的季节,宝宝们最容易发生腹泻。这种腹泻一般称为小儿秋季腹泻。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治疗。

小儿秋季腹泻多发生于9-11月份,10-11月份为高峰期,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学认为小儿秋季腹泻的祸首是轮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粪-口途径传播,该病传染性强,易于流行,6个月-2岁的婴幼儿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防御功能差以及人工喂养而更易感染轮状病毒。

小儿秋季腹泻发病前一般有1-3天的潜伏期,常先有呕吐,后出现腹泻症状,伴有发热、流涕、腹胀、纳差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功能紊乱的症候特点。该病以大便次数増多,可达一天十几次或几十次,量多,水分多,以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为主要症状,部分患儿大便可见黏液或不消化的乳食。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为3-7天,平均4天,少数为2周。严重者可并发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在中医学中,小儿秋季腹泻属于“泄泻”范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其发生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外因责之于感受湿邪,常兼风、寒、暑、热等邪而为病,其中以湿热为多见。内因责之于伤乳伤食或脾胃虚弱。无论外因内因,最终都会导致脾胃受损,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精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正如《幼幼集成.泄泻证治》中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故泄泻主要病变在脾胃,病机关键为脾胃受损,升降失司,水谷不分,混杂而下,则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以补液、抗病毒、纠正肠道菌群失调、保护肠黏膜等治疗为主。中医有中药、脐疗、足浴、针灸、推拿等治疗措施,其中推拿治疗在许多临床报道中显示有明显疗效,且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值得推广。

常规选穴为清小肠以分清别浊,利小便以实大便;推大肠以调节肠腑功能;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摩腹以健脾和胃;摩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若小儿起病急,泻下急迫,量多次频,舌质红,苔黄腻,则属湿热泻,推大肠时用清法以清利肠腑湿热积滞;加清补脾、清胃经以清利中焦湿热;去推上七节骨防止闭门留寇。若小儿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则属寒湿泻,推大肠时用补法以温中止泻;加推三关、揉外劳宫以温阳散寒;补脾经以健脾化湿。若小儿便稀,夹有不消化物,气味酸臭,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则属伤食泻,推大肠时用清法以疏调肠腑积滞;加补脾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中脘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摩腹时以顺时针为主以健脾消食。若小儿大便稀溏,色淡不臭,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则属脾虚泻,推大肠时用补法以固肠实便;加补脾经以健脾益气,化湿助运;推三关、捏脊、摩腹时以逆时针为主以温阳补中。推荐阅读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例,用科学数据说话!

宝宝发烧的家庭护理手册(很全面哦!)

宝宝积食不用怕,这些推拿方法赶紧学!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gz/809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