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千古名方话中医白虎汤

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两(18g)甘草二两,炙(6g)粳米六合(9g)

古代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米熟汤成,温服。

清热生津。

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本证系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由卫及气所致。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胃热津伤,乃见烦渴引饮;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气分热盛,唯宜清热生津之法。

君药-石膏:方中重用石膏辛甘大寒,主入肺胃气分,善能清阳明气分大热,清热而不伤阴,并能止渴除烦。

臣药-知母: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以止渴除烦。

石膏、知母:石膏配知母相须为用,清热除烦生津之力尤强,为阳明气分大热之最佳配伍。

佐药-粳米、炙甘草: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均为佐药。

使药-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配伍,共奏清热生津之效。

本方辛甘大寒与苦寒滋润相伍,清热而不伤阴;寒凉之中,少佐甘温之品,以和中护胃,使寒不伤中,且有益胃生津之效。

本方为治疗伤寒阳明经证,或温病气分热盛之基础方。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口不渴者;或脉见浮细或沉者;或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或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1.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知母六两(18g)石膏一斤,碎,绵裹(50g)甘草二两,炙(6g)粳米六合(9g)人参三两(10g)

上五味,以水一斗,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清热,益气,生津。

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以及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2.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知母六两(18g)甘草二两,炙(6g)石膏一斤(50g)粳米二合(6g)桂枝三两,去皮(5~9g)

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清热,通络,和营卫。

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风湿热痹,症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3.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知母六两(18g)甘草二两,炙(6g)石膏一斤(50g)苍术粳米各三两(各9g)

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

清热祛湿。

湿温病。症见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等;以及风湿热痹,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1.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苍术汤

相同点:均由白虎汤加味而成。

不同点:

白虎加人参汤:是清热与益气生津并用之剂,适用于气分热盛、气阴两伤之证。

白虎加桂枝汤:是清中有透,兼以通经络之剂,用治温疟或风湿热痹证。

白虎加苍术汤:是清热与燥湿并用之方,用治湿温病之热重于湿者,症见白虎汤证兼见胸痞身重、苔黄腻而干,亦可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等。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gz/7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