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中医执业中医儿科学基础第六单元心肝

第六单元 心肝病证

心肝病证

夜啼(助无)汗证病毒性心肌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助无)惊风痫证(助无)

一、 夜啼   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   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   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病因。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脾寒气滞证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色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乌药散合匀气散心经积热证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清心导赤泻火安神导赤散惊恐伤神证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脉数,指纹色紫定惊安神补气养心远志丸

二、汗证   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小儿。   小儿汗证的发生,多由体虚所致。   主要病因:禀赋不足,调护失宜。

辨证要点:汗证多属虚证。   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   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   营卫失调证,多汗而抚之不温;   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征象;   湿热迫蒸证,汗出肤热。   基本治疗原则:补虚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肺卫不固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颈、胸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时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营卫失调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抚之不温,畏寒恶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气阴亏虚证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益气养阴生脉散当归六黄汤湿热迫蒸证汗出过多,以额、心胸为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泻脾泻黄散

三、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   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本病发病以3~10岁小儿为多。

病因病机   内因:小儿素体正气亏虚   外因:温热邪毒侵袭   主要病理变化:心脉痹阻,气阴耗伤。   病理产物:瘀血、痰浊

诊断要点   1.病史 发病前有感冒、泄泻、风疹等病史。   2.临床表现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听诊可有心音低钝,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奔马律等。   3.辅助检查   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扩大;   心电图示I、Ⅱ、aVF、V3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以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4.分期   (1)急性期   新发病,症状及体征明显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   (2)迁延期   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慢性期   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风热犯心证发热,低热绵延,或不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有痰,肌痛肢楚,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胸闷胸痛,舌质红,舌苔薄,脉数或结代清热解毒宁心复脉银翘散湿热侵心证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心悸胸闷,肢体乏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清热化湿宁心复脉葛根黄芩黄连汤气阴亏虚证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烦热口渴,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心阳虚弱证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温振心阳宁心复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瘀阻络证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脘闷呕恶,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体胖,舌质紫暗,或舌边尖见有瘀点,舌苔腻,脉滑或结代豁痰化瘀宁心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

西医治疗   1.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及减少耗氧量。   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应延长卧床时间,至少3~6个月。   2.针对心肌治疗。   ①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   ②免疫抑制剂。重症患儿可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3.出现心力衰竭,可用强心剂如地高辛或毛花苷丙(西地兰),剂量为常规量的1/3~2/3,注意防止洋地黄中毒。   4.严重心律失常,选用心律平、慢心律等抗心律失常药。

四、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   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   病位:心、肝、脾、肾   病机关键: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   治疗原则:调和阴阳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肝肾阴虚证多动难静,急躁易怒,冲动任性,难以自控,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静坐,或有记忆力欠佳、学习成绩低下,或有遗尿、腰酸乏力,或有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脉细弦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心脾两虚证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睡眠不实,记忆力差,伴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养心安神健脾益气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痰火内扰证多动多语,烦躁不宁,冲动任性,难以制约,兴趣多变,注意力不集中,胸中烦热,懊忄农不眠,纳少口苦,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泻火化痰宁心黄连温胆汤

五、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和强迫障碍等。起病在2~12岁之间。

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   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   病位: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   主要病理特征:肝风内动   基本治疗原则:平肝息风

鉴别诊断   1.风湿性舞蹈病   6岁以后多见,女孩居多,是风湿热主要表现之一。常表现为四肢较大幅度的无目的而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生活经常不能自理,常伴肌力及肌张力减低,并可有风湿热其他症状。无发声抽动或秽语症状。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抗风湿治疗有效。   2.肌阵挛   是癫痫发作的一个类型,表现为全身肌肉或某部肌肉突然、短暂、触电样收缩,可一次或多次发作,发作时常伴有意识障碍,脑电图异常。抗癫痫治疗可控制发作。   3.习惯性抽搐   4~6岁多见。往往只有一组肌肉抽搐,如眨眼、皱眉、呲牙或咳嗽声。发病前常有某些诱因,此症一般轻,预后较好。但此症与多发性抽搐症并无严格的界限,有些病儿能发展为多发性抽搐症。   4.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气郁化火证面红耳赤,烦躁易怒,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发作频繁,抽动有力,口出异声秽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清肝泻火息风镇惊清肝达郁汤脾虚痰聚证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胸闷作咳,喉中声响,皱眉眨眼,嘴角抽动,肢体动摇,发作无常,脾气乖戾,夜睡不安,纳少厌食,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滑或沉缓健脾化痰平肝息风十味温胆汤阴虚风动证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性情急躁,口出秽语,挤眉眨眼,耸肩摇头,肢体震颤,睡眠不宁,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舌苔光剥,脉细数滋阴潜阳柔肝息风大定风珠

六、惊风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临床以抽搐、神昏为主要症状。   惊风是一个证候,可发生在许多疾病之中,以1~5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临床抽搐时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八种,即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古人称之为惊风八候。

 (1)急惊风   急惊风为痰、热、惊、风四证俱备,   临床以高热、抽风、神昏为主要表现,   多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和暴受惊恐而引发。   病位:心肝   病机关键:邪陷厥阴,蒙蔽心窍,引动肝风。   基本治疗原则:清热、豁痰、镇惊、息风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风热动风证起病急骤,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随即出现烦躁、神昏、惊风,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息风定惊银翘散气营两燔证多见于盛夏之季,起病较急,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嗜睡,抽搐,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情严重者高热不退,反复抽搐,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气凉营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邪陷心肝证起病急骤,高热不退,烦躁口渴,谵语,神志昏迷,反复抽搐,两目上视,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清心开窍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湿热疫毒证持续高热,频繁抽风,神志昏迷,谵语,腹痛呕吐,大便黏腻或夹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息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惊恐惊风证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战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甚至惊厥、抽风,神志不清,大便色青,脉律不整,指纹紫滞镇惊安神平肝息风琥珀抱龙丸

 (2)慢惊风   慢惊风来势缓慢,抽搐无力,时作时止,反复难愈,常伴昏迷、瘫痪等症。   病因病机   脾胃虚弱,土虚木亢;   脾肾阳虚,失于温煦;   热病伤阴,不能濡养筋脉所致。   病位:脾、肾、肝   病性:以虚为主   治疗原则:以补虚治本为主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脾虚肝亢证精神萎靡,嗜睡露睛,面色萎黄,不欲饮食,大便稀溏,色带青绿,时有肠鸣,四肢不温,抽搐无力,时作时止,舌淡苔白,脉沉弱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脾肾阳衰证精神委顿,昏睡露睛,面白无华或灰滞,口鼻气冷,额汗不温,四肢厥冷,溲清便溏,手足蠕动震颤,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微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阴虚风动证精神疲惫,形容憔悴,面色萎黄或时有潮红,虚烦低热,手足心热,易出汗,大便干结,肢体拘挛或强直,抽搐时轻时重,舌绛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滋肾养肝大定风珠

七、痫证   痫证是以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一种疾病。   本病多发生于4岁以上的儿童,男女之比为(1.1~1.7):1。

病因   先天因素:胎禀不足、胎产损伤和胎中受惊。   引起癫痫发作的原因:顽痰内伏、暴受惊恐、惊风频发、外伤血瘀等。   病位:心、肝、脾、肾   病机关键:痰气逆乱,蒙蔽心窍,引动肝风。

鉴别诊断惊风急惊风急性起病,以高热、神昏、抽风为主要表现;慢惊风则来势缓慢,抽搐无力,有体质羸弱的明显征象。痫证一般无发热,有反复发作史,发时抽搐、神昏,平时则如常人,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波型。

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作期以病因辨证为主,常见的病因有惊、风、痰、瘀等。   惊痫发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多伴有惊叫、恐惧等精神症状;   风痫易由外感发热诱发,发作时抽搐明显,或伴有发热等症;   痰痫发作以神识异常为主,常有失神、摔倒、手中持物坠落等;   瘀血痫通常有明显的颅脑外伤史,头部疼痛位置较为固定。   痫证虚证的辨证,以病位为主,区分脾虚痰盛与脾肾两虚。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惊痫证起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惊叫,吐舌,急啼,神志恍惚,面色时红时白,惊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四肢抽搐,舌淡红,舌苔白,脉弦滑,乍大乍小,指纹色青镇惊安神镇惊丸痰痫证发作时痰涎壅盛,喉间痰鸣,瞪目直视,神志恍惚,状如痴呆、失神,或仆倒于地,手足抽搐不甚明显,或局部抽动,智力逐渐低下,或头痛、腹痛、呕吐、肢体疼痛,骤发骤止,日久不愈,舌苔白腻,脉弦滑豁痰开窍涤痰汤风痫证发作时突然仆倒,神志不清,颈项及全身强直,继而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色青,舌苔白,脉弦滑息风止痉定痫丸瘀血痫证发作时头晕眩仆,神志不清,单侧或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及动态较为固定,头痛,大便干硬如羊屎,舌红或见瘀点,舌苔少,脉涩,指纹沉滞化瘀通窍通窍活血汤脾虚痰盛证痫证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时作眩晕,食欲欠佳,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软健脾化痰六君子汤脾肾两虚证发病年久,屡发不止,瘛疭抖动,时有眩晕,智力迟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睡眠不宁,大便稀溏,舌淡红,舌苔白,脉沉细无力补益脾肾河车八味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gz/687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