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宝宝成长过程中总容易出现“拉”
很多家长们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着了凉
适当调整饮食穿衣就好了
那可不一定!
更有些家长认为拉肚子随便吃点药就好了
腹泻是症状不是疾病
切忌乱用药要及时就医哦!
科学来说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如果不加以重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
小儿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非感染性因素
1、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气候因素腹部受凉致肠蠕动增加。
3、人工喂养,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口渴又吃奶过多。
4、对牛奶或大豆类制品过敏。
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
服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者饮料会引起细菌性腹泻(常见细菌有霍乱弧菌、菌痢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等);
2、病毒感染
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病毒后引起病毒性腹泻(常见病毒为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中轮状病毒是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
轮状病毒(rotavirus)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粪-口-呼吸道-手-玩具),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6-24个月),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冬季(9-3月份),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9月到来年的3、4月是高发期。6个月到6岁的宝宝最易感染。
症状
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有的宝宝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腹泻最严重。
如何治疗?
轮状病毒肠炎为自限性疾病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主要是补液以防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
轮状病毒腹泻未发病前重点在预防
感染后重点在补液防并发症,非快速止泻,切勿搞错重点
预防更重要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尤其是重型)最主要的措施,感染轮状病毒后,75%可免于再次发生轮状病毒腹泻,88%免于再次发生重症轮状病毒肠炎,待到年龄至5岁,患儿几乎均已获得对轮状病毒的免疫力,5岁以上小儿重症轮状病毒肠炎少见。
因此,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的主要为5岁以下的小儿,尤其是2岁以下未曾感染过轮状病毒的婴幼儿。接种成功后可显著降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率,降低重症腹泻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预防腹泻的发生。
轮状病毒疫苗怎么接种?
目前国内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有两种:
国产单价轮状病毒疫苗:适用于2月龄-3周岁婴幼儿,每年应服一次。
进口五价轮状病毒疫苗:适用于6周-32周龄婴儿;全程免疫共3剂:6-12周龄时开始口服第1剂,每剂接种间隔4-10周;第3剂接种不应晚于32周龄。
疫情期间出门不易,知道大家肯定还有很多关于宝宝健康方面的问题,下面是我中心董瑞娟医师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