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夜啼属内热,若服凉药必生它弊,用白糖绿豆沙热食或绿豆冰糖水,养胃益阴,热自平。
小儿内热者喂养失宜或孕乳期母体饮食偏热,症见睡着饭后两腮不发红色、咬牙、夜烦、夜啼、夜咳、尿多、大便屎烂、便后下白物如熟藕粉。
二、小儿夜啼属阴虚,每天蒸鸭蛋羹吃,活血生阴、身体转和。
小儿阴虚者先天禀赋,症见面无浮红,鼻梁山根常现一丝青色,大便不能每日一次,半夜哭叫。
(中医说阴虚多由内热,调理多滋阴清热兼用的方法,但小儿体质稚弱,病因简单,所以上述两证需分开来看待和治疗)
三、小儿夜啼发躁不宁属食滞,淡豆豉消食自愈。
分食痛、虫痛、寒痛三种。
停食腹痛:口有酸臭之味,发热或不发热,不发热,淡豆豉三五十颗浓煎喝汤消食,发热,加白糖养中气。
虫痛:能吃而面黄肌瘦,忽痛忽止,下唇内有白点,春夏乌梅一枚+花椒5粒+冰糖适量熬水喝养虫即不痛(四季皆可)秋冬用生白芍+生甘草各3g煎水内服(又苦又甜孩子不一定愿意喝),或使君子二枚下虫(但不要轻易下虫)。
寒痛:最少见,必定肢冷不食,艾叶1g煎服。(注:艾叶食过量会中毒)
小儿虫病,不可轻易用下虫之药。
虫者木热所成,肝阳所化,小儿不要轻易打虫,最伤小孩肝阳,伤木气(虫乃人身肝阳所化,土湿木郁,然后生虫,虫被攻下,肝阳即败)。秋冬阳气归水,水中阳增,木气生热,这时人身中下阳多可清可下,秋冬打虫才不至于伤孩子身体,而且下虫后常吃黄豆(黄豆煮水喝,或者炒熟的黄豆粉调服都可以)。若在春夏则不可以下虫,以免伤及肝阳。对于小孩打虫不如防虫,防虫不如少生虫。
小儿虫症的来源,可以用自然现象来打个比方:大自然里树木生长中,假如所生长的土地很潮湿,那么树木周围以及树干的根就会长出很多虫子。小孩处于生机勃勃的木气时代,就像小树苗欣欣向荣生长发育的时代,但是往往因为家长溺爱、不当饮食习惯等等,会导致脾土胃土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而导致脾土胃土潮湿,人身肝木之气从肾中命门火生发出来,上升的过程要从脾土胃土中破土而出,生长出来,这时候脾土胃土潮湿就会生虫,就像土地潮湿小树会长虫一样的道理。长了虫,养分被耗掉,所以小儿面黄肌瘦、善饥偏食,虫动则时而腹痛。
只需合理饮食,虫便少生。让小儿脾土胃土潮湿的原因、即是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多的零食、糖果、饮料、常温奶、肯德基...少吃这些东西,虫自然没了,肝阳不耗损、生机勃勃、孩子身体自然健壮了。
乌梅花椒方(乌梅一枚花椒五粒)治疗虫症之不足,
使君子打虫(使君子三枚、临时斟酌使用)治疗虫症之有余。
干咳无痰,黄豆一把+大白菜心一个煮水喝;冰糖蒸梨吃;
咳嗽有痰,淡豆豉20颗。每日三次。山药扁豆各10g煮水喝。
理疗:推腹、刮痧;不方便的话自己按摩大鱼际穴。
小孩咳嗽有痰气喘处理方法:捏脊、吃豆豉。
肺金主降,不降则气逆作咳,肺伤日久,肾不纳气,被动作喘。但小孩无碍,捏脊调理五脏六腑功能(肺胆胃右降,脾肝肾左升,以成圆运动);豆豉调理中焦,运化脾胃,化痰止咳平喘。
调理孩子长期反复感冒咳嗽、动则输液否则不能痊愈,导致哮喘、与成人一样喷吸止喘剂,经捏脊吃豆豉的方法,调理1月左右,可望逃脱一感冒就输液,一咳嗽就气喘,就喷吸止喘剂等症状。
风寒感冒:淡豆豉一把+带须葱白3-5棵煮水喝(豆豉煮30分-1小时,葱白煮5分钟)。
风热感冒:黄豆一把+姜三片+淡盐煮水喝(黄豆姜煮1-2小时汤成加盐即可)。
冬日感冒一般具有上述两种,即把上述两种同煮喝水(黄豆姜煮1-2小时+豆豉煮1小时+葱白煮5分钟)。
小儿出汗很多种。
从根本上说小孩处于木气时代,木气稚弱生发不息。木生火,肝木生君火,君火为心主之官,汗为心之液。
木气稚弱又生生不息,自然会伴随汗症。后背有背俞穴:肺俞、心俞、厥阴俞,小孩常常会出现后背出汗,
与生长期有关,只要饮食睡眠调适好,体质增强,脏腑增强,自然不出汗。另一方面人身脾胃主运化,运化正常,才能君火主升、相火主降,相火降生肾水,心肾交济,化生中气,健壮无汗,这是常态。若是体虚、脏腑升降失司,木火蒸动,心液流溢不禁而虚汗。捏脊强脏腑,龙牡冲剂收敛浮阳降胆火、汗自愈。
喉咙归肺管,肺气虚降力不足,火气老上冲咽喉,根本还是在补肺气降火气。
炖猪皮黄豆汤当药喝,每日2次,连续3-5天。中医说“右寸不足、不补右寸补右关,即是肺脉虚不补肺而补脾胃,补肺要补土,“土生金”的道理,所以孩子老闹嗓子,还是要捏脊调节脏腑功能,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大多数孩子小时候常常扁桃体肿大,那一对扁桃体,平时就算不外感也常常肿着,只是颜色淡红不丰满、不似外感时发红饱满而已,这是小儿木气时代的特征。
大人嗓子不舒服,晨起明显(清嗓子)就不是中虚,是体内有湿有实,推腹健运脾胃,同时按压大鱼际穴泻泻木火。
[“闹嗓子”病例分析]
有位患者很典型,说话咽喉轻松,不说话时咽喉异物感、喜吞咽。
分析如下:咽喉在中医分为两部分,喉归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发声;咽归于脾,脾主运化、消磨散精、主吞咽;说话时肺气动,不说话脾气湿,故欲吞咽。脾为母,肺为子,土生金,脾湿不能生子,所以不说话时咽喉异物不适感,说话时肺气宣发输布,湿则化,所以咽喉轻松,这种病应该健脾化湿。
大人、小儿皮肤疱疹红烂,疼痛剧烈,伴或不伴周围淋巴结肿大不能触摸,处理如下:
黄豆、黑豆、绿豆、豆豉、小饭豆各一把+冰糖适量,大火熬开,小火慢熬不少于2小时。可随熬随喝(时间越长越好,汤越浓越好、有煲汤锅最好,放好豆和水,睡前插上电源,次日清晨取浓汤喝一天,最佳),当日煮当日喝、不隔夜,可多次喝,不限次数及量,以个人可以承受量次为准。3-5日痊愈可。
很多体弱的孩子都会有长湿疹的经历,有些还反复发作,一吃鱼肉牛奶等就发,满身红疹瘙痒,小孩很难受,妈妈也跟着痛苦。不管大人小孩,医院诊断湿疹,就会开大堆抗过敏的药,内服外用,还有中成药,大多是清热解毒的。
湿疹其实是中气亏虚、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不利,导致相火不能正常下降,流溢于皮肤而导致疹、红、痒等症状,甚至全身发作。人的脾胃秉大地土气而生,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水谷不能运化成为气血输布全身,反而成为水湿。当土地很湿、又加上阳光照射,就会蒸腾出湿热来。脾胃运化不好,水湿内生,相火不能下降,也必然生出湿热来,湿热无去处,流溢肌肤,发为湿疹红痒。所以补中气收相火是治疗的关键。
三豆乌梅冰糖汤喝,鸭蛋羹晚饭拌饭吃,小儿捏脊调节脏腑。这样处理后不管大人小孩的湿疹都会治愈。
三豆补中气、乌梅收相火、鸭蛋羹补水收相火。中气运转,相火下降,湿疹红痒消失。
口唇嘴角溃烂、脱皮、唇舌疼痛、口周湿疹,一切皮肤发红、瘙痒、湿疹、痘疹,口唇舌炎等症,中气虚相火外溢,处理如下:
1、黄豆、绿豆、黑豆各一把+乌梅2枚+冰糖适量,慢火煮两小时以上,随熬随服,取豆汤当开水喝,或至少每日3-4次,连续一周,严重的连吃15-30天,好了停服。(或家有煲汤锅,于夜间睡觉之前豆水加足、插上电源,次日清早取浓汤喝,效果更佳)。
2、鸭蛋一枚、调两百下、加油盐水、蒸芙蓉蛋、晚饭时拌饭吃,连续3-5天。
3、若过程中舌面上见白苔,加淡豆豉干吃或压粉吞服,小儿5-10粒按年龄定,6月以下5颗左右、12月以下5-10颗,1岁以上10-15颗,大人1小把,随年龄可适当加量。
注:凡熬豆需长时间熬汤才能显出药效,时间越长越好,每日熬汤每日喝,豆水不隔夜,隔夜变性。
不论鸡蛋鸭蛋一定调足够2百下,多调越好,才能调出阴阳化合的原动力,煎、荷包蛋等无药效。鸭蛋补阴力大,凡阴虚相火不降之红疹、小儿遗尿、口舌生疮....特效,病因是阴虚,补阴即愈;鸡蛋补相火力大,如老人坐骨神经痛麻木,命门足温暖生发、腰腿麻痛自然好转;如小儿生长较缓慢,补足命门自然生长增快。
三豆饮养木养中养津液收敛相火,为小儿发热抽搐第一要方,切忌清热药散风药,养中养木,自然热退风平。小儿发热抽搐:发热者,中虚木气疏泄,相火不降。抽搐者,津伤木燥而风动。
肝木主宗筋,木燥则筋急而抽搐,厥阴肝木为唯一上颠顶的阴经,也是小儿高热抽搐神昏双目上视的原理。体气很足的患儿发烧时一般不容易动风,因为肝经风木根气深足,不容易动风,就像树很大、一般的风吹不动,但是树很小稍有风吹就摇摆不定。小儿保健最首要是增强体质、强壮脏腑,捏脊最紧要。只要小孩体强气足,哪怕是发烧都不会轻易抽搐的。
⊙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还可以看-▼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程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程
:《中医儿科学》全套课程
:《本草传奇故事》全集!(图文并茂,收藏版)
纪录片推荐:基础解剖学(教学视频)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合作/交流/投稿/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