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
街头撸串哈啤酒的市民多了起来
疾控君在这里提醒市民注意撸串需谨慎切勿过分追求“鲜嫩”口感常吃未经充分加热、烤熟煮透的羊肉容易被“布病”盯上
那么
“布病”是一种什么病?
会不会传染?
能不能治好?
如何预防?
跟疾控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布病?
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又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人得布病后,主要症状是“热—痛—懒”,临床表现为发烧、出汗、乏力和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布病是怎么感染的?
带菌母畜生产时,排出的胎儿、羊水、胎衣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人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死动物、病菌污染物、流产物或食入生鲜乳等病畜产品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已知有60多种动物可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布病往往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它们既是动物布病、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位置。
布病是如何传播的?
布病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3种。
1.经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
2.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有的人喜欢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及生肉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
3.经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氏菌实验室操作容易通过该种途径感染。
4.布病患者理论上能排出细菌,在生物学意义上有作为传染源的可能,但在实际中不容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因此,一般认为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
得了布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布鲁氏菌可侵犯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长期发热等等。
1.发烧:病人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食欲减退以及大量出汗等症状。热型不一,波状热型被认为是最典型的热型。布病患者在高热时神志清醒,痛苦也较少,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恶化,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2.多汗:尤其急性期患者为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
3.乏力:大多数布病患者均有乏力这一症状,由于乏力症状在布病患者中表现比较突出,所以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病人通常在午后出现疲劳的感觉,清晨和上午明显减轻,在大量出汗后更为严重。
4.骨关节和肌肉疼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是患者前来就医的主要原因,疼痛多呈游走性,与风湿热颇为相似,主要在大关节,多见于慢性期病人。
5.其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头痛、神经痛等症状,男性患者可引起睾丸炎,少数女性患者可见乳房肿痛和流产等现象。
如何预防布病?
1.从事羊的饲养、屠宰、贩卖等人员在清扫羊圈、挤奶、剪毛、接生以及加工屠宰等工作时都要穿戴防护服、口罩以及防护手套,做好个人防护。2.对普通民众而言,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家庭加工过程中案板、刀具等做到生熟分开,不喝生奶,不吃生肉。生鲜奶要“煮沸”后才可以放心饮用,吃烤肉时,一定要烤熟烤透,以防得病。
3.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关节酸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提醒广大居民朋友:当出现布病疑似症状,医院检查。一旦确诊感染布病,需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切不可拖成慢性病,否则后果很严重。特别提醒养羊养牛的农户们警惕!请长按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