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伤寒论附子汤研究述要

治癜风比较出名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伤寒论》附子汤研究述要

王洪海博士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附子汤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由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组成,功能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主治阳虚寒湿内侵之证。本文回顾与述评近年来对附子汤的源流发展、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以期对拓展本方研究思路有所裨益。

1源流发展《伤寒论)条云:“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条又指出:“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由此看来,本方主要是针对少阴病阳虚寒盛的病证而设。

方中重用附子温肾助阳,以散阴寒之邪为君药。盖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是温阳散寒的圣药。《景岳全书·本草正》卷四十八云:“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张秉成《本草便读》卷一亦说:“附子味辛性热,能回脾肾元阳,质燥气刚,可逐下中寒湿,斩关夺门之将,痼冷何愁?善行疾走之功,沉寒立解;或温经发汗,痹病赖此以宣通;或益气和营,补药仗之有力。”本方以之为君,正恰合病机。臣以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祛湿,使湿有出路。气属阳,阳虚必兼气虚,故用人参补脾益气,以培后天之本,为佐药。更佐芍药养阴和与附子相配,则能温经护营,对于少阴真阳不足、阴寒内盛,或寒湿内侵、营卫运行滞涩,以致恶寒肢冷、营以通血痹,同时缓急止痛,以治身痛、腹痛等症。本方证本属阳虚,何以配伍养血敛阴之品的芍药?本方应用芍药,身体骨节疼痛之证,甚为适宜。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在仲景学术思想影响下,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七以本方加桂心、甘草,亦名附子汤,治疗湿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折、肉如锥刺。《千金方衍义》卷七评说:“南阳太阳例中,甘草附子汤本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痛,如欲折、掣痛。《千金》借治湿痹缓风,可谓当矣。又恐辛温太过,津随汗泄,更合少阴例中附子汤,取人参固气,芍药敛津,茯苓渗湿,并助桂、附之雄,庶无风去湿不去,虚风复入之患矣。”至宋代《太平圣惠方》卷九又将本方茯苓改为赤茯苓,芍药用赤芍,并加桂心,亦名附子汤,再加生姜、大枣加服,用治伤寒一日,其背恶寒者,伤寒因下后,脾胃虚冷、腹胁胀满等症。《圣济总录》以本方加减衍化而成的同名异方,治疗:①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开,舌强不能语;②风曳,手足不遂,身体不能仰俯;③历节风疼痛,日夜不可忍;④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膈闷,四肢疼痛倦怠;⑤伤寒后虚赢少力等。后世对本方的发展,不仅是组成药物的加减、主治范围的扩大,而且在剂型上亦有饮、散、粥、煎、膏等改变。例如《医略六书》卷十亦载有附子散一方.用本方去茯苓,加桂心、炙甘草、吴茱萸、丁香、木香,乌梅汤煎,去滓温服,主治妇人产后气阳两亏,不能化育生土,而寒邪内滞,故腹痛吐泻、脾阴暗耗、脉细软微涩微数者。

2实验研究

2.1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研究

韩涛等观察了附子汤对心血管系统6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子汤原方具有明显对抗心肌缺血、缺氧的能力,并能显著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细胞膜的脂区微黏度,提高心肌细胞内环核苷酸的水平,其提高cAMP的作用大于对cGMP的作用,但cAMP/cGMP的比值没有明显改变;该方还通过降低血栓素B的水平使6一酮一前列腺素F血栓素B:的比值明显升高,反映了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本方中5味药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使原方配伍注意阴、阳、气、血的全面调整;全方的各项作用均大于拆方,人参、附子相伍作用突出,芍药配伍效应作用最强,从而体现了仲师经方配伍的精妙之处。韩涛等应用荧光偏振技术对附子汤及其拆方对正常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连续给药8d后,与对照组相比,附子汤可以明显提高红细胞膜流动性,原方五味药的配伍效应显著优于其他拆方组。方中附子、人参、白芍的作用较为突出。以党参加量取代人参后,与原方无显著差异。提示配合党参与人参对该指标具有相似的效应。

黄惠刚等研究了附子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脑钠素(BNP)、白介素6(IL一6)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附子汤能显著降低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血清BNP和IL一6水平及CHF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从而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衰症状、降低死亡率。提示附子汤不仅能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前后负荷、改善心脏舒缩功能,而且具有调节改善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2.2其他

李睿明等实验证实,附子汤还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可提高小鼠的痛阀,明显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镇痛率可达84.55%,明显优于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热板法小鼠痛阈提高百分率以给药后lh为最佳,达.5%,之后其效用缓慢减弱:其20g/kg的镇痛强度约与阿斯匹林0.2g/kg相当。另外本方可以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

3临床应用

古代运用此方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一般多限于少阴阳虚、寒湿停聚肢体关节的疼痛。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发展,近年来不少医者开始将此方用于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治疗,诸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另外,本方亦可用于其他疾病(习惯性流产、早产、胃溃疡等)的治疗。

3.1阳虚、寒湿停聚之证

杨晓莉、李培生、张宽智等、吕英对于阳虚、寒湿停聚之证(风湿性关节痛、类风湿关节炎、腰腿痛等)皆用本方调治,对上肢痛甚者加羌活、桂枝、威灵仙;下肢加牛膝、独活;湿盛肿甚者加白术至30g,薏苡60g;寒盛脉沉迟者加重附子量为20-30g;肿痛走窜不定、麻木风盛者加益气搜风之黄芪50g,以及全蝎、乌梢蛇;年老气虚或久病气血双亏者加重人参量,并加黄芪、淫羊藿、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

3.2心血管疾病

高明用附子汤治疗高血压危象属阴盛阳衰者——阳虚不能制水,水邪泛滥,一派阳虚危证表现.收到温阳化水、转危为安、回阳补气之功效。李乐梅拟用附子汤加减治疗真心痛,患者素体阳虚,心阳不足,复因寒邪内侵,闭阻心脉,卒然发生心痛,以附子汤化裁,辛温祛寒、宣痹通阳,缓解心痛急症。崔小磊等于艮道以附子汤加味治疗心绞痛证属胸阳不振、阴寒内盛、“背恶寒”症状突出者,效果明显,预后较好。针对此类病证,多以附子汤为基础方,如舌有瘀斑瘀点者加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气虚者加黄芪,重用参附;四肢不温加桂枝;挟痰者重用茯苓加半夏、薤白、瓜蒌。张秀云等报道以附子汤加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显效率58.3%,有效率35%,无效率7.7%,总有效率93.3%: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各参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魏振装等选择准备施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先心病患者l7例,以附子汤加麝香敷贴神阙穴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满意。

3.3其他

本方亦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习惯性流产早产、阴痒、白带、妊娠腹痛[不孕症]等妇科疾病;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胃下垂、肝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泄泻、嗜睡、变应性鼻炎以及阳痿、遗尿等,均获满意效果。

4问题与思考

综上所述,对附子汤的现代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临床应用偏于个案或一家之言,缺乏大样本、规范化诊疗规律的总结;关于本方的药理研究较少.相关剂型研究缺乏.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更少。今后如何避免观测指标的低水平重复、选取真正能体现中医辨证特色和诊疗效果的指标体系是本方研究需要突破的瓶颈。因此,作为临床经典方和常用,对于附子汤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待进行。

[参考文献]

[1]姜建国.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韩涛。附子汤对心血管药理的作用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6(5):33.[

3]韩涛,滕佳琳,王树荣,等.附子汤对小鼠6一酮一前列腺F一、血栓素B的影响[J].中成药研究,

[4]韩涛,滕佳琳,叶向荣,等.附子汤对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5(5):42-4

[5]黄惠刚,朱奔奔,黄波.附子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BNP、IL一6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6]李睿明,王明亮,雷朝霞,等.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7]邱明义,曹远礼,俞良栋,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J1.中国实验方剂学

[8]杨晓莉.附子汤临证举隅[J].青海医学院学报,,17(2):.

[9]李培生.附予汤的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5(1):20.

[10]张宽智,刘彦.附子汤临床新用[J].国医论坛,,13(5):l4.

[11]吕英.附子汤加味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12(6):21.

[12]高明.附子汤治疗高血压危象1例管见[J].内蒙古中医药,(1):6.

[13]李乐梅.附子汤验案举隅cJ].江西中医药,,32(5):25.

[14]崔小磊,孙汝栋.附子汤的I临床辨证新用[J].内蒙古中医药,20o3(1):31.

[15]张秀云,张书珍.附子汤加昧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7(2):98.

[16]魏振装,孙随,李伯军,等.附子汤加麝香敷贴神阙穴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l7例[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

[17]刘玉梅,唐元祥.附子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53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1I(12)

[18]李淑琴.附子汤加减治疗早产31例[J].浙江中医杂志,,27(11):.

[19]叶腾辉.论《金匮要略》治疗妇人妊娠产后腹痛[JJ.四川中医,,2l(8):8.

[2O]周虎.附子汤治验二则[J].湖南中医杂志,,9(5):37.

[21]蔡永泰,李肖志.附子汤加昧治疗溃疡病及糜烂性胃炎65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4(11):[22]陈奇.中成药名方药理与I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3]贾新成,杨海成.附子汤治验四则[J].现代中医药,(6):54.

[24]周景伟.加味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o2,36(1):2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fz/8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