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袪风,苦燥湿,温通袪寒。有较好的袪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独活
DuHuo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春初或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炕至全干。切片,生用。
相关名字:
独活、川独活、大活、独滑、羌青、玉活、独摇草、胡王使者。
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
袪风湿,止痛,解表。
性状鉴别: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独活
本品根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长10~30cm。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5~3cm,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稍突起的细根痕。
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主治病证:
1.风寒湿痹。
本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袪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新书》);若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配伍,可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2.风寒挟湿表证。
本品辛散温通苦燥,能散风寒湿而解表,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3.少阴头痛。
本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
此外,其袪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
鉴别用药:
羌活与独活,均能袪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但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羌活: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羌活
当归和独活的鉴别,老师傅常说牛尾独活马尾归。这里是指独活个子上粗下细且少有分枝,形如牛尾;而当归个子支根较多而长,形如马尾。近年来,由于当归价格较高,不法商贩将独活加工后冒充当归出售。独活和当归的饮片在形状上不易区分。
鉴别要点为当归先苦后甜,而独活先苦后麻。当归头皱纹不明显;独活头有多数横行皱纹。另外药店里的独活一般都是厚片,而当归都是薄片。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新久者。”
2.《本草正》:“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3.《本草求真》:“独活,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则能善搜而治矣,以故两足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毒齿痛,头眩目晕,非此莫攻……因其所胜而为制也。且有风自必有湿,故羌则疗水湿游风,而独则疗水湿伏风也。……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下期中药预告下期预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吗?
请在文章下留言~
辛、咸,温。归膀胱经。袪风湿,通络止痛,消骨哽。
看视频,也能学中药啦相关阅读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巴豆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千金子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牵牛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