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不但影响工作和生活,由此导致的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更是让患者的身心都备受煎熬。那么,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又有哪些见解和妙招呢?
邪气入侵·导致病痛
从中医角度来讲,风湿归属于“痹症”的范畴。痹,即痹阻不通,是指人体因受到风、寒、湿、热等邪气而引起,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为主的一类病症。
“类风湿关节炎”是痹症的一种,与免疫相关,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外周关节,尤其是手、足小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或畸形,会伴有晨僵的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高发年龄为40~60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其致病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个体的先天禀赋不足,即西医中的基因缺陷所致;另一种则是由于后天阴冷、潮湿的生活环境所致,即中医所说的“外邪”入侵,包括风邪、湿邪、寒邪等。
●如果是以风邪侵入为主,则会表现为关节或肌肉的游走性疼痛、麻木。
●如果是以寒邪侵入为主,则关节肌肉的痛处固定不移,遇热则痛减,且阴雨天加重。
●如果是以湿邪为主,则表现为关节的沉重、酸痛和肿胀,且屈伸不利。
内外并行·辨证施治
对于中医来说,通过正规系统地用药,绝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得以控制病情,在减轻症状同时、也能预防残疾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而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应用中药,大部分是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以缓解疼痛,控制病情发展为主要目的。
“此外,可用艾灸或刮痧等疗法由外部配合治疗,以达到行气血通经络的日的,使发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基本穴:阿是穴(这里指疼痛点)将艾条点燃直接对着穴位熏疗
●风寒湿型:加大椎穴;风湿热型:加阴陵泉穴;
●气血两虚型:加脾俞、胃俞穴;脾肾阳虚型:加脾俞、肾俞穴;
●肝肾阴虚型:加太溪穴;痰瘀交阻型:膈俞穴、丰隆穴。
养好脾胃·避免邪气入侵
在坚持治疗外,患者还要注重生活调护和防御。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通过活动来缓解症状,因此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也是必要的,但活动不能过度,以免增加关节负担。
除做好保暖、御寒工作之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保护,忌食生冷食物,以避免湿邪入侵。
湿邪要脾胃的运化。秋冬干燥,气温又低,易伤阳气、损阴液,脾胃功能受到抑制,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堆积在体内,导致体内水湿运化失常,造成湿邪内生。
脾虚生湿气,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内湿与外湿又互为因果,所以很多人都会陷入恶性循环。时间久了,湿气很容易变成寒湿、湿热,尤其是体寒之人,很可能湿邪、暑邪、寒邪同时存在,易造成虚实结合的疾病。
01祛湿先调脾,脾好祛湿强
中医祛湿早就有了严密的逻辑和方法,《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必然先调脾胃,以健脾养胃、利水渗湿为主。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驱寒能力自然就变强了。
要养脾胃,只有将温脾、理气有机的结合,才能使补、泻相得益彰,有效祛湿。我们知道红豆薏米可祛湿,但熬煮麻烦,体质不合或用错原料只会加重湿气。
也就是说,除了红豆薏米,还需合理、周全的添加其它食材,讲究君臣佐使。消除湿气的主要病因,并辅助改善其它症状,提高整个机体的功能,合力抵抗湿气,才能达到平衡、快速祛湿的状态。
02痹欣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