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雨鞋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长安马自达4S店竟然销售小鹏G3,而且销售人员表示小鹏卖得比CX-5还好。他们店一个月能卖30台G3,而CX5撑死了也不到10台。另外之后小鹏重磅车型P7上市之后,还会增加P7专属的展厅面积。
俨然就是从一个正正经经的长安马自达授权经销商降维打击成了二级展厅。
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长安马自达的销量下滑,经销商也不得不自谋出路,挺过去。年,长安马自达全年销量是,台,同比下滑11.8%,一汽马自达全年销量是,台,同比下滑12.3%。
年,长安马自达全年销量为台,同比下滑16.8%。一汽马自达全年销量为辆,同比下滑16.5%。反正主旋律就是德芙巧克力一般纵享丝“滑”。
进一步剖析车型年销量,抛开长马CX8这款销量忽略不计的所谓旗舰SUV。
长马和一马主销车型也就是4款,其中长马有昂克赛拉更占便宜,单一车型全年可以卖9.82万台,顺带搭上一个CX-5,满足预算更高且空间需求更大的用户。
而一汽马自达就稍显偏科,阿特兹是有魅力但是价格也属于20万级别,不能指望这个价位车型很走量,年销量只有4.19万台。SUV是多年的热点,但CX-4也不是一款常规SUV,你买它原因就是因为好看,潜台词这家伙不是为实用主义而生,它年销量比阿特兹稍微好一丢丢,4.94万台。
当然马自达始终是一个小厂,长马和一马加在一起能破30万台的销量都是大喜事。不可能和日系三大主流品牌比,比如单单一汽丰田年就卖出了73.8万台,更别说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高级大众。
对于马自达来说,你做好自己,有粉丝买单就行。产品力粉丝买单与否暂且不论,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既然马自达是小厂,车型本来就少,为什么还分两家合资公司,有点瞎折腾的意思。
跌宕起伏的历史就不叙述了,反正马自达在中国市场合资之路走得相当坎坷,最后形成的局面就是。长安马自达才是标准的合资公司,是马自达海外唯一一家集生产、采购、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整车制造型企业。
而一汽马自达是合作的销售公司,马自达只是提供了技术和生产线,另外马自达进口车型用的也是一汽马自达的销售渠道。
所以一旦马自达在华销量遇冷的时候就有传言长马和一马要合并,但我感觉二者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地步。
回到上文,马自达销量预冷除了整体大环境影响之外。更多的是马自达产品自身失去了魅力,早些年创驰蓝天、6AT、人马一体都是马自达的标签也是卖点。一个品牌的死忠粉一定是少数的,更多的小白或者是普通用户才是绝对大多数,他们为什么会买马自达,就是冲着这些标签。
所以这些标签就得始终保持吸引力,但是目前马自达确实是受制于产品导入速度以及更新换代节奏偏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渐渐的失去了耀眼的光芒。比如全新马自达昂克赛拉,最新的压燃技术没有来。
从海外媒体试驾来说,2.0L压燃发动机低扭输出确实是比老款2.0L强,动力储备也会好些,大致可以省油20%。虽然绝对的动力比不上一些所谓的小排量增压发动机,但也是极有技术宅特性标签。因为这种死磕牛角尖瞎折腾,一直都是马自达的爱好,也是它的魅力,不随波逐流。
喜欢马自达的就会冲着这一点,因为买来之后自己就可以吹嘘,也可以自嗨。有种笑遍天下涡轮机,我马自吸是第一的豪迈,这不是反讽,这是真心。
除此之外后悬架变成了扭力梁,当然我认为很多人开不出来差别,但确实是多了个小槽点,极易被键盘侠带节奏。普通消费者很容易被这些资讯所困扰...
因此普通消费者在博弈,我是咬咬牙一跺脚买了呢,还是追求同级别更具全能化的车型。始终处于标签和实用之间去权衡。思域卖得好就是标签鲜明加速快,还偏偏空间不小,家用可以,偶尔骚一把也自得其乐。
我一再说的是马自达车型都不是偏实用路线,你说空间够不够用,保证基本用车需求当然可以。但是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被各种加长有着越级空间表现的车型给惯坏,我们已经习惯了空间富裕的状态。
雪上加霜的是二线豪华品牌和大众也开始玩大优惠,一向中庸的丰田也开始鼓吹混动和TNGA(我们办公室抽屉都贴了TNGA),这让马自达的声音逐渐被淹没。马自达坚持的是价值营销,不愿意打也不敢打价格战,所以终端也没有什么非常有吸引力的优惠。
不尴不尬的马自达就这么卡住了,新技术没来,也不可能背信弃义走向实用路线,那就先这么得过且过嘛。
不过马自达最近还宣布两年之内不再发布新车,它去闭关修炼憋大招。所以貌似未来的路,有点难走,那个6缸后驱阿特兹还能出现吗?情怀药支撑不了多久,嗷嗷待哺的马粉们,急需一针强心剂。
猜你喜欢
天籁销量严重下滑,日系再无三剑客
异响还漏油,这车真不能买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猛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