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养生知药知母

知母

知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除去外皮,晒干。

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记载:“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日华子诸家本草》中记载:“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本草正义》记载:“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

《本草新编》记载:“知母,味苦、辛,气大寒,沉而降,阴也,无毒。入足少阴、阳明,又入手太阴。最善泻胃、肾二经之火,解渴止热,亦治久疟。此物只可暂用,而不可久服。”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医学启源》曰:“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主散郁调血,宽胸膈,久服滋下元,悦颜色。”

识别要点

(1)呈扁长条状,饮片呈不规则类圆形的厚片。

(2)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可见黄棕色叶基纤维和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

(3)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至黄色,内皮层环明显,木部有多数散在的筋脉小点。

(4)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传统经验认为,条粗,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食用指南

中医学认为,知母性味苦,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对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有一定的功效。

1.百合知母茶

百合6克,知母3克,花茶2克。

将百合与知母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汁泡花茶饮用。

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失眠、心悸、头晕、午后低热、手足出汗、面潮红、肺痨咳嗽等。

2.银花知母粥

金银花9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粳米60克。

将金银花、知母、生石膏加适量水煮20~30分钟,去渣取汁,再与粳米一起煮成粥。

每日服1次,7天为一个疗程。

适用于各期酒渣鼻。

3.知母炖鹌鹑

知母10克,薏米30克,鹌鹑1~2只,生姜3片,盐适量

将知母、薏米加水浸泡,鹌鹑宰洗净,去爪、肠杂。将鹌鹑与知母、薏米、生姜一起放入炖盅,加入冷开水4~5碗,加盖隔水炖2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的患者。

4.牡蛎知母莲子汤

生牡蛎20克,知母6克,莲子30克,白糖1匙。

将生牡蛎、知母倒入小砂锅内,加冷水1碗半。将砂锅置于火上,用小火煎半小时,去渣取汁。莲子洗净,用热水半碗浸泡1小时,将药汁、莲子连同浸液一起倒入砂锅内,小火炖煮1小时,加白糖1匙,再炖煮1小时,至莲子酥烂,离火即可。

健脾安神,潜阳固精。适用于相火旺的梦遗、高血压。

5.芍药知母红糖粥

芍药、桂心、防风各10克,知母、麻黄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克,红糖适量。

将所有药材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粥即可。

祛风除湿,止痛。适用于四肢关节疼痛、脚肿、头晕气短等症。

6.知母绿豆冬瓜汤

冬瓜克,绿豆60克,知母15克,香油、味精、盐各适量。将绿豆、冬瓜、知母分别洗净,冬瓜去皮切小块,知母沥干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里,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炖半小时,然后加盐、味精调味,淋上香油即可。

清热解毒,消肿。

食用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

《本草备要》说,知母“忌铁”,所以不能用铁质容器煎药。

《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神农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皆禁用。”

特别声明

非临床执业医师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

-END-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

请联系本号,本号及时删除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by/7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