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猩红热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患者,排菌量大且不易被重视,是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妇产道而引起“外科型猩红热”或“产科型猩红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感染后抗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抗菌免疫主要来自抗M蛋白的抗体,具有型特异性,可抵抗同型菌的侵犯,但对不同型的链球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抗红疹毒素的免疫力较持久,但由于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若感染另一种红疹毒素的A组链球菌仍可再发病。

4、流行特点

本病多见于温带地区,寒带和热带少见。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最为多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病发病率下降,病死率已下降到1%以下,重型者已很少见。但-年江苏如东地区猩红热流行时住院患者例中,中毒型占44例。本病流行轻重的演变,除与机体免疫力及社会因素有关外,菌种及其毒力变化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年,中国香港特区发生猩红热暴发,导致两名儿童死亡,发现当年流行的菌株发生变异,导致传染性、致病性增强,以及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同年引起上海猩红热暴发的GAS菌株也显示出对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耐药。

猩红热的分型

普通型占了猩红热流行期间病例的95%,发病一两天内还会出现猩红热样皮疹;

轻型则会有发热、咽峡炎和皮疹,症状相对较轻;

中毒型常见于严重GAS感染,表现为严重的毒血症,如果不及时抢救,病死率极高,可达30%~80%;

脓毒型则是以严重的化脓性病变为特征,会引起败血症和迁移性化脓性病变;

外科或产科型是GAS经由术后伤口或者产妇产道侵入的,皮疹会首先在伤口附近出现,然后遍及全身。

关于普通型,有这4大典型症状:

1,发热

2,咽峡炎

3,全身弥漫性红疹

4,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发热

得了猩红热后孩子的体温能到达39℃左右,还可能会有头疼、浑身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等这些症状。

但是因为好多原因都能引起发烧,而且猩红热前期的症状和流感很相似,所以一开始不好判断到底是什么病。

咽峡炎

咽峡炎的主要表现就是咽痛、吞咽痛。

如果看病人的咽部的话,能看到局部充血,有的时候还会有脓性的渗出液,上颚也会有充血或出血性粘膜疹。

全身弥漫性红疹

关于猩红热起的疹子,达婶儿给大家总结出以下3个特点。

1,鸡皮样疹

一般孩子发热后24小时就会开始出疹。

开始会从耳朵后、脖颈和上胸部出现,24小时内就会迅速蔓延全身。

48小时达高峰,此时体温也最高,可谓“双高”。

典型的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均匀分布的粟粒大小的丘疹。

疹子和疹子之间的皮肤也是红色的。孩子会感觉到痒。

疹子摸起来会有点粗糙,手感有点像在摸砂纸。

2,口周苍白圈

如果孩子的脸上只是有些充血发红,没有起疹子的话,因为口鼻周围的充血没有脸部那么明显。

所以这么看着,孩子的嘴唇周围就会一个白白的圈,这就叫“口周苍白圈”。

3,草莓舌/杨梅舌

在生病初期,孩子的舌头上会有一层白色的舌苔,红肿的舌乳头会突出在白苔上面,这个阶段,叫“草莓舌”。

等2~3天后,白苔会慢慢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变成肉红色,舌乳头仍然是凸起的,这个阶段,叫“杨梅舌”。

疹退后脱屑

一般在3~5天后皮疹就会按照出疹的先后顺序开始脱屑,皮疹越多脱屑越明显。如果疹子不是很多,脱皮也相对少些。

猩红热的并发症

1,化脓性并发症:如中耳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2,中毒性并发症:如中毒性肺炎、心肌炎或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等。——因为GAS的抗原与人体的部分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所以会引起交叉免疫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10~20)×/L,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严重患者可出现中毒颗粒。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5%-10%。

(2)尿液:常规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如果发生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则可出现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

2、血清学检查

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子涂片进行快速诊断。

3、病原学检查

可用咽拭子或其他病灶的分泌物培养溶血性链球菌。

诊断要点

临床上具有猩红热特征性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高达(10~20)×/L,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胞质内可见中毒颗粒。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占5%甚至10%。咽拭子、脓液培养获得A组链球菌为确诊依据。结合病史中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患者接触者或当地有流行的流行病学史,有助于诊断。

猩红热的治疗

1.一般护理治疗

如果确诊宝宝感染了猩红热,首先就是要隔离治疗,加强卫生消毒。

妈妈应该给宝宝供给充分的营养、热量。饮食要清淡,多饮水,多休息。

孩子发热、咽痛期间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同时保持宝宝口腔、皮肤清洁。如果宝宝高热,应物理降温或用退热剂。

2.抗菌治疗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它能迅速消灭病原菌,更重要的在于预防并发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风湿热的发生。

治疗开始越早,预防效果越好。青霉素剂量每日5万U/kg,分2次肌注。

严重感染者,剂量可加大到10-20万U/kg,静脉谪注。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每日30-40mg/kg,分4次口服,疗程7-10天。

                







































北京中科曝光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by/451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