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妈妈都想给宝宝最好的营养,让宝宝茁壮成长,但是一些妈妈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发现宝宝在吃完奶后会出现呕吐、腹泻、便血、湿疹等症状,反反复复都不会好,就医后会发现,原来宝宝是对蛋白质过敏。
过敏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而牛奶蛋白过敏是食物过敏最早的表现形式。牛奶蛋白中含量最多的就是容易致敏酪蛋白,酪蛋白分子密集度高、质地坚硬,极其难以消化和吸收,所以,母乳,羊奶,牛奶三者相比,牛奶更容宜过敏。过敏不仅会影响儿童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引起日后的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及及时干预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诱发宝宝蛋白质过敏的原因及危害
婴幼儿由于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的抗原处理能力有限,肠道健康菌群尚未建立,当外界细菌进攻破坏了肠道本身的稳定时,就会刺激肠道粘膜而形成肠道免疫功能、消化功能失调。吃进体内的蛋白质、乳糖不能被完全代谢分解,出现不耐受症状,也就是“过敏”,随着,也就会相继出现胃肠道症状,比如: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肠绞痛等。如果家族有过敏遗传史,宝宝更容易诱发过敏。
宝宝蛋白质过敏如果不及时给与调理,宝宝进食以后就会反复呕吐或者腹泻,营养物质无法被有效吸收利用,就会造成营养吸收障碍,长期如此,宝宝就会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过敏再严重一点甚至还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蛋白质过敏常见的症状:
面部、嘴角、颈部、身体前胸、后背、屁股、下肢等部位会根据过敏的轻重出现不同程度的湿疹、荨麻疹、奶癣、口水诊、溢脂性皮疹等疾病;
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类似于感冒症状的情况,如果不给予调理,就会演变成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反复上呼吸道、染;
经常眼睛流泪、分泌物增多、眼睑发肿、口腔溃疡气泡等;
恶心、呕吐、肠胀气、肠绞痛、腹泻、持续绿便、便血、便秘、口臭、消化不良等症状;
蛋白质过敏应对措施
(1)辅食宝宝
添加辅食以后的宝宝,首先避免添加鸡蛋羹,应先添加蛋黄。因为过敏反应通常是对鸡蛋中的蛋白过敏,蛋白是高致敏食物,1岁以内的婴儿消化道粘膜通透性很强、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全。蛋清中的蛋白质没有被代谢和吸收的那部分会容易透过不成熟的肠道壁粘膜渗透到血液中,人体本身有识别异性蛋白的能力,当异性蛋白进入以后,人体会开启免疫系统,当作敌人进行对抗,这时候就容易引发免疫过激反应,产生过敏。一旦宝宝出现过敏反应,半年内应该禁止食用含蛋白质的食物,经过调理后,可以再次尝试添加蛋白质食物,如果不再过敏,就可以少量慢慢添加,增加肠道的耐受能力。
6个月以后的宝宝添加辅食正确标准: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单一到多元化,每次都循序渐进逐一添加,等宝宝适应了一种食物以后,再添加另外一种,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宝宝的免疫功能、消化功能、皮肤抗击外界病菌侵害的能力都还不完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育完善。
(2)母乳宝宝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的饮食中要避免食用高蛋白的食物。常见的高蛋白质过敏食物有牛奶及奶制品、鸡蛋、大豆、小麦、坚果、花生、鱼类和贝壳类海产品等。
(3)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暂停之前喝的普通奶粉,根据宝宝过敏的轻重度换成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或氨基酸配方粉。
经过特殊配方粉喂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宝宝的症状有所好转,不再出现过敏反应,可以让宝宝尝试普通奶粉。一般到了3岁宝宝对蛋白质过敏的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温馨提示:蛋白质过敏的宝宝接种疫苗时要格外注意,因为有些疫苗是通过鸡蛋培养生产,含有过敏原,是否可以接种请咨询接种疫苗的医生。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