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二:王某,男,36岁,已婚,郑州市人,教师,无药物过敏史。年9月21日初诊。主诉:右侧头皮发麻1月余。1月前生气后出现右侧头皮发麻,呈阵发性,每次持续1-2秒钟,有时左侧2-3肋间有发凉感,查心电图大致正常,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诊,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数。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BP:/90mmHg,HR:86次/分,心律齐。
中医诊断:郁病(湿热内蕴,瘀热互结),治以活血清热化湿。
处方:柴胡12g,黄芩12g,郁金12g,茵陈30g,元胡24g,黄连12g,车前子24g,栀子12g,丹参24g,五爪龙15g,隔山消15g,木瓜30g,滑石30g,竹叶12g,芡实30g,土茯苓20g,甘草6g7剂,水煎服
年9月28日二诊:诉上述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细数。
处理:守上方不变,继服7剂,巩固治疗。
按语:四诊合参,患者当属祖国医学“郁病”范畴,证属湿热内蕴,瘀热互结,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证治汇补·郁证》云:“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故方中用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清热解郁;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茵陈、车前子、栀子清热利湿,使湿邪从小便出;丹参活血化瘀;元胡理气,取“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意;竹叶清热;大量清热药的运用易耗气伤阴,耗损胃气,故加隔山消、芡实调理脾胃,顾护胃气;木瓜化湿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