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免疫风湿热
风湿热病因
医治风湿热
风湿热防治
急性风湿热风湿热传染
风湿热肝脏

贝贝发烧

发烧也称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贝贝自从5月27日早晨开始就出现了嗜睡、无精打采的。原计划今天是给丈母娘过生日,带着贝贝我们一家人出去吃饭,可因贝贝的精神状态差点改变计划。家人都认为我在前一天带贝贝玩的太兴奋,而且还有一次未戴帽子出去着凉了;也可能是因为晚上给孩子洗澡,未及时给孩子头发弄干造成的等等。当天早晨也确实把我吓到了,从未见到过贝贝喝奶会用尽全身力气来吸吮,两个小手都紧紧握成拳头,并且伴随着上下晃动。可就这样贝贝依然喝掉了ml奶粉,也让贝贝重新获得了能量,看起来好像刚才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就这样,计划照常进行。下午又带她去了一次大超市,喜欢爬楼梯,和陌生小哥哥互动了一会儿,平常的一天就结束了。

5月28日凌晨1点30分左右,贝妈起夜发现贝贝已经开始发烧,额温枪(红外线测温仪)显示37.5℃,此时,贝妈也知道这是升温阶段(发烧第一阶段),等到手脚均热了之后,又用水银温度计测得38.7℃。贝妈几乎一整晚都在想办法给贝贝物理降温,额头开始用热毛巾敷,并从某网站查询到可以推拿,也给贝贝进行了推拿降温法。到了早晨,贝贝的发烧依然没有减退,贝妈请一天工作假和姥姥一起在家照顾贝贝,虽然今天外面下着雨,挺凉快的,可是对于贝贝却全身发烫,就像是和老天作对似的。

发烧的贝贝急促地呼吸,对于15多月的她来说很喜欢走路,却也没了兴趣。而且睡眠明显比以往多了一些,到了下午,贝妈不忍心贝贝一直这么烧着,也担心会增加孩子其他未知的风险,给贝贝吃了美林(布洛芬混悬液),并配合物理降温,在额头粘上了退热贴。发了汗,自然烧也就退了。等贝爸下班回家之后,贝贝依然那么高兴地跑到门口,或是迎接爸爸的归来,或是看爸爸买了什么好东西回家。

晚上,在我的怀里,给贝贝讲着故事,等着吃溶豆的缓慢过程中睡着了。此时体温正常,未发现发烧症状。大家也都希望她就此与发烧距离越远越好。等到后半夜,5月29日凌晨1点左右,贝妈发现发烧症状又开始了。

这一晚,贝妈没有全程陪伴她,不是说我们父母不管她,而是继续物理降温,体温没有达到我们认为的很高状态,且药物治疗对于小孩子来说危害反而更大。

全身很烫的贝贝醒来就很不高兴,有种没睡好的感觉(这和发烧有很大关系)。冲奶粉也不再喜欢喝了,可能在28日那天喝多了吧(这一天不喝水,只要奶),非要吃溶豆,也确实是很久没有给贝贝做了,而她现在一直惦记着、渴望吃到,再加之身体不舒服,小宇宙就这样爆发了,稍有不满意就开始大哭。

溶豆吃了三次,贝妈只做了一烤盘的溶豆,大概有个左右,被吃掉了四分之三吧。之后给她吃粥,吃了两口,不知道是谁得罪了她,还是其它原因,这一哭,可不得了。只有我抱着才行,和姥姥那么好,也不让姥姥抱了。

我想,这要是一天都这样的话,那姥姥一个人很难应付得了。我做了决定,在家照顾贝贝,让她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能有一个好心情、好的精神状态,也是让姥姥轻松一些。

大哭之后,贝贝睡着了,爸爸的腰也很疼了,本想给贝贝放到床上睡觉,毕竟身体挨着会更热,而且我确实很累了,可还没完全撒手,贝贝又继续了……边哭姥姥边从我手里接过了贝贝,试了几次,终于可以放下了。

醒了之后,姥姥给贝贝吃了粥配上鸡蛋。吃了几口鸡蛋,说什么也不吃了,只吃粥。这可能和发烧也有关系,喜欢清淡口味。我也担心贝贝身体出现其它问题,或者其它原因导致发烧,毕竟我是新手爸爸,且对医学常识了解又不多。上午给贝贝吃了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缓释液),以便迅速退烧,能让身体舒服一些。

这一天我发现贝贝好像跟没吃药一样,仍是上半身、头和后脖领很热,下午睡着之后量了下体温,最高时达到38.6℃。计划晚上睡觉前再吃点美林,也可以好好睡上一觉。可是无论用什么办法喂药,就是不吃,哪怕是放在了奶粉里,她都不喝。

晚上睡着了,在10点半我要睡觉前去摸了下贝贝身体,发现身体正常,没有那么的热了。贝妈在后半夜,5月30日凌晨3点30分左右,也感觉贝贝似乎不发烧了。等到我4点多给换拉拉裤时依然没有发烧迹象,难道真的好了吗?

早上醒来,明显感觉精神了。又像往常一样那么活泼好动了。

贝爸感悟:

每个父母在孩子生病时都会或多或少的紧张,不知所措,除非对此现象特别了解,或者从事这样工作的父母。无论何时何地,医生是少数群体,大部分人应该都对医学常识知之甚少,哪怕查询到了发病机理、原因及方法,可也不敢拿自己孩子做试验,仍然一起跟着着急。

至少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了解到生病的轻重缓急,是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住,还是任何一种发病我都需要医生给我做判断。医院,又抽血化验,又耽误时间,还有交叉感染的风险,而得到一个回家养着,或打一针就好了,你们认为这样值得吗?

孩子还小的情况下,身体各个机能还未发育好,每一次户外接触人多的环境下,都是对孩子的一次挑战与冒险,但这样的活动还无法避免,所以我们就需要多学习知识,陪孩子共同成长,不仅要学习育儿知识,还要懂得简单的医疗处理,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我们的时间有限,想要更多的自由空间,可孩子给你的时间也会有限,给你的反馈更是让你头疼,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父母,都会陪伴自己的儿女,而不只是陪同。

PS:针对发烧话题,我查询了相关资料,认为以下内容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掌握。

发烧是一种保护机制。

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超高温才是祸首。

体温过高导致病理性损害的不是发烧而是超高温,这种状态下人体体温调节机制遭到破坏,致使体温失控而异常升高。

腋窝温度分为低热型(37.5℃~38℃)、中热型(38.1℃~39℃)、高热型(39.1℃~41℃)、超高热型(41℃)。

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惜贝儿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补骨脂素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pgs.com/fsrby/177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