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病
夏
治
黄帝内经.素问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冬病夏治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颇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因其具有独到的临床疗效而被公认和广泛应用。研究表明,人体阳气与自然界阳气相应而具有季节消长变化,春夏阳气升发而渐旺,秋冬阳气收敛而渐衰,“冬病”病性虚寒,阳气虚衰,所以在夏季治疗可以借助自然界阳气隆盛、体内虚阳欲动和寒凝易解之势,以达到温阳散寒的目的,其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为了提高群众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我院中医馆多年来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在三伏天开展冬病夏治贴敷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得到各方好评。为了规范“冬病夏治”疗法的开展,现将具体事宜介绍如下:一、适应症冬病夏治系列疗法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具体适应病症如下:
(1)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
(2)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肠炎、厌食、脾虚综合征等。
()其他疾病:如脾肾阳虚引起的畏寒、四肢不温、疲软乏力、冻疮等。
二、贴敷时间:年7月17日~年8月25日
头伏为7月17日至7月26日;
中伏为7月27日至8月5日;
闰中伏为8月6日至8月15日;
末伏为8月16日至8月25日。
疗程:每伏可贴2~3次,总共为6~9次,每次2~小时,一年一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5个疗程。
三、注意事项:(1)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
(2)敷贴对象: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体弱人群。
(3)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或细小水泡,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无需特别处理均会自行消失,应避免抓搔引起感染。
()多次敷药后皮肤可能有轻度色素沉着。
(5)贴药取下后6小时内不洗冷水澡,以免影响疗效。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四、贴敷地点:医院门诊四楼中医馆
联系人:金建斌
本期责任文字:汪雪义
本期责任编辑:韩伟丽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