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生
张西静
医院特约专家主任医师,擅长治疗高血压、眼科等疾病。1
内治法1.风邪外袭该证多表现为迎风痒甚,治以祛风散邪止痒,有寒热之分:①偏风热者,症见目痒灼热,遇风、日晒或近火熏灼加重,可用菊花散(菊花、蝉蜕、蒺藜、荆芥、羌活、木贼、甘草)加减。方中菊花疏散风热,蝉蜕、蒺藜、荆芥、羌活、木贼祛风止痒。全方辛凉祛风与辛温散风药物同用,体现了治风治痒的思想。如热重,可加牛蒡子、薄荷等辛凉之品,以加强清热除风的力量;若热更甚,可加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取“治风先治血”之意。②偏风寒者,症见眼痒不止,但局部炎症、充血等表现并不明显,多由外感风寒,或患者素体阳气不旺,或风热发病后已使用较多清热药物所致,也可在点用抗生素及中药清热滴眼液后出现,提示其热邪基本消失,仅余风邪,予口服八味大发散加减(《眼科宜书》)。方中麻黄绒、蔓荆子、细辛、羌活、防风、白芷合用,祛风散寒止痒;川芎行血息风、疏通经络,可尽散六经之邪。在此基础上多加用血分药物,如当归、白芍、生地黄或熟地黄,与川芎一起合为四物汤,以治血的方法达到增强药物祛风止痒力量的目的。若外风引动内风,则加入僵蚕、蝉蜕、地龙等,以息风止痒。正气虚者,酌加益气固表药,如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以扶正祛邪。2.风湿热合病多表现为痒如虫行,痒极难忍,全身可见面红多油,痤疮频起,体胖头重。治以祛风清热、除湿止痒,用除湿汤(荆芥、防风、黄连、黄芩、连翘、茯苓、枳壳、陈皮、车前子、木通、滑石、甘草)加减。方中荆芥、防风祛风止痒;黄连、黄芩、连翘清热燥湿;茯苓、枳壳、陈皮运脾除湿;车前子、木通、滑石、甘草利水除湿。全方共奏祛风清热除湿之功。可酌加白鲜皮、地肤子祛湿止痒。眼痒顽固者加少量苦参。另外,风湿热合病,邪热可深入血分,可加牡丹皮、赤芍,以凉血活血。
3.血虚生风多为痒涩兼作,时作时止,失眠后更甚,全身其他症状不明显。更年期患者多见,与情绪关系密切。治以养血息风止痒,方用四物汤加减,选加僵蚕、蝉蜕等。若内风招引外风,可再加用荆芥、防风、白芷、牛蒡子。若夹热者,加荆芥、防风、蝉蜕、薄荷、菊花。睡眠不佳者,加合欢皮、首乌藤,以安神助眠止痒。
1
外治法眼痒甚者,加用外洗方:金银花15g,菊花15g,荆芥15g,牛蒡子15g,黄芩15g,黄柏15g,苦参15g,白鲜皮15g,牡丹皮15g,赤芍15g,花椒2g,食盐少许,若眼眵较多,加蒲公英30g。上药煎水滤清液,用温开水稀释后洗外眼,也可先熏后洗,日3次;有脂溢性皮炎、痤疮者,还可熏洗脸部。眼部外洗后再点用0.5%熊胆滴眼液或鱼腥草滴眼液,效果更佳,但局部炎症不明显者也可不用上述滴眼液。
临潼君健堂中医门诊部始建于年,于年8月医院,是西安市职工、居民、合疗、医院。(内容来源网络)
乘车路线
1、乘坐路、路、党校车在西花园(医院)下车沿行者路向北走米即到。
2、乘路、路在燃气公司站下车,沿行者路向南走50米即到。
3、乘路、路、路、路在西安科技大学下车沿陕鼓大道向东米爱琴海十字向北走米即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